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2023年9月30日 星期六

夢想的家——podcast

 寫於2023年10月1日

二十多年前,那些夢境,經歷了生命中各種的磨難,為了別人,我延遲了自己該走的路,總算心中有了答案,一切都確定了。
我夢想的家,就是療癒,回歸社會時,就是我實現夢想的時候了。

經過了幾年的自我探尋,終於做回自己,確立未來自己夢想的家,就是療癒。在花草的世界裡,可以忘憂忘我,療癒自己。那是讓自己最放鬆,最自在,最快樂的美好時光。

這幾天,我對自己更加了解,對未來也有了明確的方向,現在的我就是把握當下,好好學習,以備將來之需。

在山林庭園裡,是我的學習場所,一個真正磨鍊自己的地方,把各種必要的能力都具備了,才有可能夢想實現。這個夢想是等我回歸社會,建立我在星空下許願,許下與所愛的人共築愛巢——夢想的家。

我將分享跟園藝治療相關的資訊,分享給大家,提升我們的心靈境界,改變我們的生活態度。


podcast——大樹無用

第二十七集夢想的家


2023年9月29日 星期五

生命體悟:慈悲,擁抱了負能量,內心平和安定

信仰,是力量;慈悲,更是力量。有了慈悲,這個世間再也沒有分別,沒有對立,只有平和與安定,這是我的體悟。

自從感受到負能量帶給我的身心折磨,就一直想要逃離負能量,卻更加身陷在負能量之中。記不得有多久了,整個人是非常難受,思想是極為混亂,深怕被負能量所影響,大腦及四肢都不聽使喚,心中十分地焦急,想盡各種方法改善自己的情況,最後只好選擇進入花草的世界裡,療癒自己,增加正能量。

但是,一天比一天負能量的強度更大,我幾乎是用盡所有的力氣,在面對這股強大的負能量,連飯都不想吃,頭腦也不清楚,整個人是完全失去了控制。

這是一股能量,一股不安定的能量,是讓人產生負面情緒的能量,卻一點辦法都沒有,而無法獲得妥善的解決。

所以,我只有在花草的世界裡,忘憂與忘我,才能消弭這股負能量,但是,隨時隨地,這股負能量還是不斷進入我的身體,讓我感到異常疲憊。

今夜,我躺在床上,睡不著覺,我突然感到為了處理負能量,我早已失去了愛自己的力量,我天天被這股負能量消耗精氣神,身心不斷出狀況,就是想方設法讓自己可以平靜下來,不受干擾。

可是,我完全無法結束這股負能量的干擾,處理完一個,很快地,又來一個,我必須保持正念,以正能量來維持我的平靜,但是,我的身體必須消耗體力和精神,我得靠睡眠來補足元氣。

我缺乏胃口,吃得很少,精神反而好,一旦吃多,人更累,更容易睏。

其實,負能量就是一股氣,這股氣會讓人產生低落的情緒,不好的念頭等等,所以,我一直小心謹慎,深怕被這股負能量所控制。

然而,這股負能量是占據在心頭,心靈世界被隔絕,很難跟自己的內在對話,實在不是透過自我覺察,就能有所意識,而轉換心境。

這真是一個難題,非常難解的問題。

而我,發現負能量使我失去了愛自己的力量,就試著去感受愛,此時,愛是一股能量,這股能量開始有了作用,然後,愛的昇華就是慈悲,當我感受到慈悲的力量出現了,這股負能量便安定下來,仍然是一股能量,卻安定了下來,雖然依舊存在於我的身體裡面,竟然慢慢化解了。

我不再感到那是一股負能量,而只是一股能量。

於是,我好像明白了,慈悲也是能量,慈悲可以化解一切,最主要是慈悲擁抱了負能量,讓負能量不再是負面的。

慈悲是正能量,但不完全是正能量,慈悲代表的是愛的能量,只有愛可以消弭一切的怨恨。

當我們受到傷害,我們只想要保護自己,開始把自己封閉起來,武裝起來,我想這樣的舉動,本身就是負能量,所以,當我害怕負能量的傷害,我反而不斷吸收負能量,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方式說,比較能夠讓人明白:就是當我們被傷害之後,我們不只是產生了負能量,還把更多的負能量吸收過來。

我們想要以正能量來平衡負能量,甚至改變負能量,卻必須用盡力氣來制衡負能量,結果,讓自己更加疲累,讓負能量的力道更強。

那麼,不管怎麼做,都會增加負能量的力道,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

原來,愛就是一股的能量,這股能量能包容負能量,允許負能量的存在,身心就會放鬆下來,身心放鬆了,人就會產生正能量。

而慈悲的力量更強大,是愛的昇華,所以,佛菩薩講慈悲,能包容一切的萬事萬物,負能量根本不算什麼,慈悲是能包容的。

就這樣,這股負能量不再起作用,就是安安靜靜地待在身體裡面,應該不算是負能量了,而只是一股能量而已。

經過今晚的體悟,這個世間所遭遇的一切,如果都能以一顆慈悲的心去面對,我想,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吧?

也就是說,負能量裡面,是充滿怨氣的力量,而慈悲,正好就是化解怨氣的能量。

也許我們無法擺脫負能量進入我們的身體裡面,但至少不要讓負能量增強它的力道,讓身心靈受到影響,所以,慈悲是一股能量,可以轉換負能量,讓內心平和安定的能量。

星雲大師說:「慈悲」二字,慈,是把快樂給人;悲,是替人拔除痛苦。你有痛苦,我願意為你拔除、願意帶給你快樂,這就叫作慈悲。
星雲大師講慈悲的真義:

「佛教以慈悲為懷」,這是人人耳熟能詳的口頭禪。然而,慈悲不是佛教徒的專利,慈悲是一切眾生共有的財富。人間因為有了慈悲,生命因此充滿了無限的意義;顛沛的人生歲月裡,因為有了慈悲,前途才有無限的憧憬。

慈悲之心是萬物所以生生不息的泉源。慈悲就是佛性,有了慈悲,眾生因此皆得成佛。慈悲也是做人應該具備的條件,一個人寧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能沒有慈悲!一個有慈悲心的人,言行舉止都如陽光、淨水、花朵,可以帶給人間光明、清淨、歡喜。

慈悲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當公理正義遭受無情的打壓排擠、當正人君子受到無端的毀謗抨擊時,能夠挺身而出,這就是一種勇敢的、積極的慈悲。慈悲要有智慧,慈悲不是一時的惻隱之心,而是透過公理的感動助人;慈悲不是熱鬧的隨眾起舞,而是心存正念的服務濟人;慈悲也不是私心的利益親友,更不是有所求的惠施於人,慈悲的最高境界是怨親平等、是無我無私。

慈悲是自己身體力行的道德,不是用來衡量別人的尺度。真正的慈悲也不一定是和顏悅色的讚美鼓勵,有的時候用金剛之力來降魔伏惡,更是難行能行的大慈大悲。社會上有不少人往往曲解慈悲的含意,遂讓慈悲由寬恕包容變成姑息縱容,導致社會失序;甚至運用不當,致使慈悲淪為罪惡的溫床。例如:濫行放生,反而傷生害命;濫施金錢,反而助長貪婪心態等。因此,真正的慈悲必須以智慧為前導,否則弄巧成拙,反失善心美意。

慈悲並不是一個定點,而是情感的不斷昇華,《華嚴經》的「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這種「以天下之憂為憂,以天下之樂為樂」的胸懷,就是慈悲。

天下之事不能盡如人意,以慈悲行事難免也有吃虧的時候;然而,唯有慈悲,才能化干戈為玉帛,消怨懟於無形;唯有慈悲,才能廣結善緣,成就事業。慈悲,才是人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出處:《星雲大師全集》第五類【文叢】 / 152-161迷悟之間(共10冊) /152迷悟之間1 /p128 慈悲的真義

2023年9月28日 星期四

植物的特性:耐陰、耐旱、耐熱、耐潮溼

 寫於2023年9月29日


自從植物呼喚我去照顧它們之後,我就開始思考,什麼樣的植物適合種在什麼地方?

之前,因為多肉植物照顧的經驗,讓我意識到植物需要考慮的是日照和澆水。

一般來說,半日照的環境都是比較合適的,不會讓植物完全沒有陽光的照射,而不夠健壯。

水份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寧可少澆水,也不要澆太多水。水份太多,容易爛根,水份少,植物半枯萎,只要澆水,就可以了,容易補救。

由於搭蓋一處戶外的喝茶區,延伸出去懸空的平台,讓底下一些原本曬到太陽的地方,都無法再受到陽光的照射。而使得那些植物生長得較為緩慢。

於是,我一直在思索,哪些植物是屬於耐陰的植物?

昨天跟義工師姐聊起,什麼植物可以種在什麼地方,像是開花植物,一定要曬到太陽,香草植物對於土壤比較不挑剔,但是陽光還是很重要的元素,缺乏陽光的照射,植物不容易成長,而每種植物的需求量不同,都是必須考慮清楚的,才能夠把植物種得好。

一般來說,香草植物跟多肉植物一樣,並不是很需要經常澆水,除了薄荷之類的。

尤其,淋雨是必須避免的,過多的雨水,容易導致爛根,要特別注意排水的情況。所以,植物種在陽台,主要是考慮到半日曬,不會淋到雨。

而要種在陰涼處,沒有陽光的植物,想了幾天,終於想到室內植物的觀葉植物,很多的室內植物可以長年不曬太陽,也能長得很好,像蕨類植物。

而有些觀葉植物是可以淨化空氣的,減低空氣中的污染源,像黃金葛,就是最容易種植,繁殖力強,又非常好看的植物。

蘆薈、虎尾蘭都是很容易照顧的,蘆薈在燙傷和刀傷的復原上,是非常有效的。

至於,決定種什麼植物,當然不是我可以做主的,不過,藉機學習,可以作為主管的參考,也不是一件壞事。

將來有一天,當我回到社會,如果能夠租到一塊地,為自己開闢一處香草園,這些經驗都是相當可貴的。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2023年9月27日 星期三

香草植物:萬壽菊

萬壽菊

曾經臭名遠播

但芳香萬壽菊

帶點甜味的香氣

不再遺臭萬年

原來萬壽菊也可以如此芳香


愛上萬壽菊

是被那股芳香所迷

夜裡

文思泉湧

在寂靜的書房

一個人在電腦前

打字書寫

充沛的情感

一字一句

道出人生的百味雜陳


忽然間

一股味道

從清淡到濃郁

飄進了屋裡

是芳香萬壽菊

我心喜

甜甜的味道

用鼻子聞

甜蜜

那生命中的苦澀

竟化成蜜糖

滲入全身


是啊

若沒有苦難

何能感受幸福滋味

若不覺得苦

怎知甜味如此愉悅


當低潮時

便知將有高潮

人生就是高高低低

唯有心是平靜安適

才能瀟灑自在


 這段時間,工程的需要,原本的後花園被堆滿了建築材料,將來是要種香草植物的地方,現在是長滿了雜草,人也進不去。

但是,在旁邊的走廊上,種了些花草及香草植物,像迷迭香、薄荷、萬壽菊,香蜂草等。

最近,我開始園藝治療,療癒自己,就慢慢整理這些花花草草,發現迷迭香已經快要不行了。

看見迷迭香的時候,我好像突然懂了,這些植物正在呼喚我,因為它們的生命正受到威脅。

負責園藝的義工,目前師兄的身體狀況非常差,他們夫妻倆已經無法過來幫忙,這些植物眼看著就要失去照顧了。所以,它們不斷呼喚著我,趕快來啊!

我看著香草植物沒有被妥善照顧,是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香草植物並不是那麼容易照顧的。它們跟多肉植物一樣,都得清楚它們的生長需求,才能把它們照顧得好。

用心,是照顧植物的重要關鍵,不是只有澆水而已。

每一種植物需要的日照,水量的多少,什麼時候適合修剪等等,都要具備基本的知識。當然跟植物對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我可以感知到植物的需要,給予它們最好的照顧。但是,這需要花時間,也要用心去體會。

有一位義工朋友告訴我,他照顧龍柏很多年了,上星期人在台東,竟然想到龍柏需要澆水,就趕快回來照顧它們。

我說,在他沒有回來之前,我也感受到龍柏要澆水,就去澆水,當我澆水之後,我的全身清涼無比,我可以感受到龍柏澆水後的快樂。

萬物皆有靈,所以,龍柏的快樂,我可以感受得到。



摘錄<萬壽菊>,刊登於2023年9月24日《人間福報》創藝綠生活版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

【禪師對話】尋思去

我們總是習慣用思考來建立觀念,但是,禪是不假文字,是明心見性,是打破思考,進入一個全然不同於理解的領悟,可以給我們的生命帶來衝擊,改變我們的慣性。

所以,我想要透過介紹禪師之間的對話,換另種思維來建立新的生活觀。

禪不是語言能說,也非用文字能寫,更不是用心去想的;禪,完全是透過「悟」才能體認。證悟禪師一夜深思,那鐘聲終於撞開混沌的心扉,他和蘇東坡的境界就不同了。禪不是知識,是靠自己實證體悟的。——星雲大師《星雲禪話》

禪宗從初祖達摩祖師到六祖惠能禪師,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但是六祖之後的禪師,就不見得人人都能認得。尤其他們禪機交鋒的精彩,或許在現今社會裡,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思維,及不同於以往的體悟。

我想透過介紹禪師,讓我們從禪師們的故事中,獲得啟發,提升我們的心性,並且在生活中實踐,改變我們面對事情的做法或是看法。


以下摘錄

《曹洞宗開宗祖師──石頭希遷大師》(高僧全集42)
曹洞宗開宗祖師──石頭希遷大師傳
石頭希遷大師(公元七○○─七九○年),唐代禪僧。端州高要(廣東高要)人,俗姓陳。
師生而聰敏。以鄉民畏鬼神而祭祀之,常殺牛釃酒,颇多弊害,師輒毁神祠,奪牛而歸。曾禮六祖慧能、青原行思禪師為師。得青原行思禪師的印可。天寶(七四二─七五五年)初年,居衡山南寺,結菴坐禪於寺東石臺上,大揚宗風,世稱石頭和尚。自稱其法門不論禪定精進,僅須了達佛之知見即是「即心即佛」;心佛眾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懷讓禪師等皆推重之。時江西以馬祖禪師為主,湖南以石頭禪師為主,四方學徒多輻湊於二師之門。唐貞元六年十二月示寂,世壽九十一。著有〈參同契〉、〈草庵歌〉各一篇行世。


未曾失去
石頭希遷禪師十二歲時,遇見了六祖惠能大師。當時六祖在廣東的曹溪弘化,而希遷正是廣東人,六祖一見到年幼的希遷,就非常歡喜地要他做自己的徒弟,希遷也很高興地答應了,所以他十二歲就做了六祖的徒弟。可是不幸三年後,六祖惠能大師便圓寂了。

六祖圓寂前,希遷這個十五歲的小沙彌悲傷地問六祖:「老師百年以後,弟子要依靠誰呢?」

六祖惠能大師不假思索地告訴他:「尋思去。」

這句話的意思,本來是叫他去找六祖大師的大弟子青原行思禪師,可是石頭希遷誤會了六祖大師的意思,以為是要他「用心思量去」,所以就天天用心思參禪。

後來有一位老上座告訴他:「你錯了!師父告訴你『尋思去』,是因為你有一個師兄叫行思禪師,在青原山弘法,你應該去找他。」

石頭希遷聽後,立刻動身前往,當他從曹溪來到青原山參訪行思禪師時,行思禪師也像六祖一樣地問:「你從那裡來?」

石頭希遷回答:「我從曹溪來!」

希遷說的這句話很了不起,意思是說,我從師父六祖大師那裡來的。

行思禪師又問:「你得到什麼來?」

「未到曹溪也未失!」

這意思是未到曹溪以前,我的佛性本具,我也沒有失去什麼呀!

「既然沒有失去什麼,那你又何必去曹溪呢?」

石頭希遷回答得很妙:「假如沒有去曹溪,如何知道沒有失去呢?」意思是,我不到曹溪,就不知道自己有本具的佛性。

禪者他們之間的這許多對話,個中的意義,有些不會直接明白的說出,這就是禪宗的暗示教學法。但是我們大家要知道,自己心中有個未曾失去的光明寶藏,那就是我們的禪心,能懂得嗎?



<未曾失去>一文出自2009年8月30日《人間福報》星雲禪話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142359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

療癒自己:枯山水的庭園是禪意,還是美感?

枯山水,在園藝治療裡,被稱做禪宗庭園。

我一直不清楚,到底這樣的禪宗庭園,為什麼要不斷用耙在細沙裡畫著?

最近讀了《礫石與沙——日本枯山水庭園的見微知著》一書,才有了些許的概念。

到底枯山水庭園,是為了禪意的表現,還是美感的設計?

自從接觸禪繞畫,發現重複的動作,會讓人把心靜下來。

禪繞畫是不停地畫同樣的線條,而枯山水是不斷地耙直線或圓圈。

當這些動作,開始加入了美感的呈現,心就不再進入那種全然地靜定,而有了一些的要求設計。

這就好像心有所求的時候,就不可能專一心志,完全沒有任何想法地重複去做。

追求藝術的過程,就加入了美感的要求,我反而感到無法全然地進入一種沒有思慮的平靜感受中。

最近,把自己投入到大自然裡,就是想要放掉那些過於追求美感的精緻,而產生的疲累感。

或許,只要有人的地方,總是要做給別人看,而不是為自己而做,就會講究精美,講究品味,很多的講究,讓我感到心力交瘁,對一個自然人來說,真的很不習慣。

我會生病,也是長期為了符合主管的要求,達到完美的地步。

我認為心性可以提升,但做事要求完美,對我的身心就是一種負擔。尤其我的自律神經失調是需要放鬆的,卻遇到的主管都是要求完美的,我又是那種非得做到盡善盡美的性格,所以,我的身體就開始抗議了。

我想通了,我還是回到花草的世界裡,享受一種大自然的療癒,讓自己真正放輕鬆,療癒自己。

我想要找回自然的感覺,不想要太多人為的造作。

而園藝治療就是放鬆,紓解壓力,療癒自己,不再給自己超過負荷的工作量。

而禪,不就是這樣嗎?不追求外在的成就,而是達到內在的平靜。越簡單,越自然,越能寧靜自在。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大腦知識:請停止抱怨!就大腦神經可塑性來談

 寫於2023年9月25日


這半年多來,為了團體和諧,我不斷傾聽他人的抱怨,希望能達成共識,停止分歧,但是,我不知道這麼做,無形中,我一直在吸收負能量,身體就一直在生病,不見好轉。

最近,我領悟到負能量對人體的健康有害,我就開始保護自己,拒絕喜歡抱怨的人,不再跟他們說話,也想要減少人群的接觸,就進入花草的世界裡,做園藝治療,澆澆水,修剪花木,拔拔草。

我不再到處支援協助他人的工作,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也無法專注在自己的身上,好好照顧自己的這顆心。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講的就是抱怨對人體的傷害,尤其是長期抱怨,造成大腦神經元會形成負面想法的結構。

我們都知道大腦是神經可塑性的,如果有消極負面的念頭,這些想法就會經常出現,然後養成負面思考的大腦。

既然負向思考會導致惡性循環,同理可推,如果我們不斷以正向思考的良性循環,所形成的大腦,就能造就有益身心健康的積極正面性格。

於是,我找到了當初參加心理協談之後,不斷回溯創傷的記憶,我不但無法健康起來,反而形成負面思考的大腦,讓自己再也快樂不起來,而變成憂鬱的真正原因。

這篇文章還提到,"當抱怨的話說出口時,通常自己會覺得不舒服,聽的人也不太愉快。其實這只是表面感覺,負面思惟還會使大腦產生微妙變化,讓人更容易出現同樣的負面想法而難以自拔。經常把抱怨當成發洩,這種習慣會促使大腦神經元形成同樣負面想法的結構,產生惡性循環,甚至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或慢性疾病的風險。

據神經元突觸作用,如果有消極負面的念頭,這些想法就會經常出現,然後逐漸養成負面思考的大腦。此外,如果經常情緒低落、負面思考問題,體內皮質醇(壓力荷爾蒙)會過度分泌而衍生各種疾病,導致內分泌失調、免疫系統失衡,甚至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風險。"

由此可見,抱怨對身體的傷害是多麼大啊!

請告訴家人、朋友,停止抱怨吧!


我本來就是一個無憂無慮的人,由於後天環境和原生家庭的影響,長年活在抱怨的世界裡,接受他們的負能量,而傷害了自己的健康。

如今,一切都明白了,我相信以大腦的神經可塑性,透過園藝治療,療癒自己,絕對可以重新找回當年那個無憂無慮,樂觀開朗的自己。

2023年9月23日 星期六

療癒自己:做一個自然人——podcast

 寫於2023年9月24日

不知不覺間,又到了九月份,今天我才想起,九月份是種植最好的季節。

或許是時間到了,我自然而然就回到花草間,做園藝治療,療癒自己。

三年多前,我是在八月底暈倒,回到家,也是九月,就開始園藝治療,療癒自己。

我的生理自然規律,就會帶我走上園藝治療之路,所以,生病是一個提醒,別忘記了,我該回到花草間,好好享受跟植物的對話了。

podcast——大樹無用

第二十六集做一個自然人


2023年9月20日 星期三

香草植物:迷迭香森林,夢境的啟示,夢想的呼喚

 寫於2023年9月21日


忘記了

遺忘成為本世紀的大事

忘了,真好

不記得了

煩心的事就少了

過去事,想不起來

少煩少惱

人最怕煩惱

所以是好事

遺忘,真的好嗎

忘記說過的話

不再一言九鼎

忘記做過的事

成了愛說謊的人

忘記吃過飯

成了大胃王

忘記走過的路

成了迷路的人


忘記自己

叫什麼名字

不知道

住哪裡

不知道

今年幾歲

不知道

那知道什麼

不知道

怎麼辦

成了失蹤人口

找不到回家的路

找不到自家的門

找不到......

就是一臉茫然

只知道肚子餓了

吃了又吃


迷迭香

可以預防失智

真的嗎

有了一線希望

可以不要忘記嗎

忘記一切

就是忘記吃過了

就是一直吃不停

遺忘

只記得

還沒有吃

但吃過了

這是真的忘記嗎

還是記得我忘記了吃


最近,身心靈失衡,只能自己想辦法找回平衡,這時候,我才深刻意識到自己最需要的就是園藝治療。

園藝治療可以幫助我緩減中樞神經功能失常,所導致的手腳及頭部的不平衡。

我試過各種推拿及運動方法,還是無法徹底改善氣血循環不足的現象,但是,在園藝活動中,我竟然增加了血氣的運行,情況立即好轉。

我不知道為什麼單純練氣功,或是各種讓氣血運行的方法,都不及做園藝活動來得好。

我想,大自然的療癒作用,是肉眼看不見的,植物的香氣和泥土的那股味道,是一股能量,是正能量,這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是我單純做氣功,所得不到的。

也就是說,我本身氣血不足,我是需要藉助植物的正能量來療癒自己,可以這麼說吧!只要我住在沒有植物的環境裡一段時間,我的身體都會明顯得變差,沒有元氣。

或許,我的體質特殊,我必須清楚自己的需要,而不再做那些損傷自己的事。我居住的地方,是要謹慎選擇,像工業區,對我的傷害就很大,這也是小時候,住在高雄。身體一直受到工業污染,身體好不起來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對我來說,我是離不開植物的人,我的氣場跟植物密切相關,失去了植物的氣息,我幾乎也失去了生機。

我必須認清這點,就不會再受到外在世界的紛擾,而選擇錯誤,讓自己不斷放棄自己的夢想,而失去了和植物的連結。

這場病,是把我呼喚回來,重新投入植物的懷抱,不再管其他人的想法,就是好好做自己,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

現在,我用自己的方法,療癒自己,我的夢想早就實現了,是我被外在的人事物所困擾,而無法專注在自己身上,去感受植物療癒的心境。

因此,只要有夢想,就算受到阻礙,終究會實現的。


以下摘錄<迷迭香森林>
夢裡,我從二樓走廊往下望,男男女女、大人小孩徜徉在迷迭香森林裡,有的躺臥在樹下,每個人都顯得安詳愉悅,舒適自在。

本文刊登於2022年09月10日《人間福報》蔬食園地版


生命中,曾有個夢境帶我走進一座迷迭香森林,那是開滿小白花的迷迭香樹形成的庭園森林;就在一處偏僻幽靜,傍著藍色湖泊或海洋的山邊,那開鑿山壁建築的兩層樓房大庭院裡,只有種滿整片的迷迭香樹,沒有其他種植物摻雜其間。

這個時隔廿年的夢境,我依然記得,夢中種種細節駐留腦海,難以忘懷。

兩年前,我暈倒,腦部有些損傷,走不動,也站不穩,記憶力喪失,我不禁擔心自己會不會因此像父親一樣失智。此時,想起教我香草栽培的老師曾說過「迷迭香可以預防失智」,我便去園藝店買了一盆迷迭香種在陽台,每天澆水時,就輕拍葉片,空氣中散發著迷迭香香氣,聞了之後身心頓覺舒暢無比。漸漸地,我的記憶力逐漸康復,腳步也沉穩起來。

最近發現,迷迭香木質化,枝葉變得細小,沒有生氣。於是我換了個大花盆,這盆原本停止生長的迷迭香,在換盆根部扎穩後,枝繁葉茂,葉片益發成長得肥厚光澤,使我振奮不已。

於是,我便摘下嫩葉放進料理中,做出了風味獨特的「迷迭香烤杏鮑菇」,享受迷迭香從香氣成為料理,帶給我的身心療癒。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植物心事】玫瑰,玫瑰,我愛你

玫瑰,玫瑰,我愛你

那豔麗的花朵

情人手捧

芳心大悅

愛是如此光彩迷人


種玫瑰花

種一顆顆愛人的心


不只是愛情

親情、友情、植物情

都是值得珍惜的情誼



尤其是道情

宇宙心

人間愛

何處不是真情真性

團結合作

同心協力

為世間真善美

留下永不磨滅的道義

服務奉獻

不求回報



所以

放下執著

情愛無價

別讓這顆心

錯愛

被辜負了

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

付之東流

痛之,悔之

歲月流失

信心盡失

生命消失

最是可惜

可歎又可悲



種上一棵玫瑰花

留住真情

愛自己

做自己

不悔的人生

活出光彩

如玫瑰花嬌豔

展現自信

生命的活力

不畏艱難

就是美麗

就是豔麗

就是華麗

就是光芒四射

吸引眾人眼光



做人如玫瑰

愛人如己

愛是恆久

愛是不悔

愛是欣喜

愛就是惜



去年在陽台種玫瑰花,竟然同一枝上開了五朵玫瑰花,特別討人喜歡。

那時候,投稿了一篇栽種玫瑰花的文章,附上的圖片就是同一枝上開了五朵玫瑰花的照片。

當時的我就是利用陽台育苗和栽種花草,以園藝治療,作為療癒自己的方法,所以,我才想起是時候了,以園藝治療來好好療癒自己。

今天早上,身體的情況並不佳,得拿拐杖走路。於是,我決定從今天開始園藝治療,不拖延。

早上,安排修剪多肉植物;下午,便和一位義工師姐去修剪圍牆上的植物。

義工師姐負責修剪,我負責收拾,很快地,一大片圍牆上的植物,都修剪整齊了。

當我在撿拾剪下的枝葉時,我就是在做園藝治療,利用園藝的活動,讓自己的身體動不停,也感受到植物的療癒作用。

除了身體一直動之外,我聞到修剪下來的枝葉,味道特別好聞,清新的樹葉香氣,整個人神清氣爽。還有泥土的味道,更是令人聞之全身舒暢,特別開心。

這時候,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同樣是在活動,園藝活動給人的感覺就是特別舒服。

因為在做園藝活動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肢體比較多元,不像一些活動,只有單一化,就是重覆的動作,沒有變化,而園藝活動是整個身體的活動,四肢都會使用得到。

而且枝葉本身會散發出特殊的香氣,吸入人體,會讓我們的身心紓解壓力,所以園藝活動是有其療效。

記得教我們園藝治療的老師曾經說過,園藝活動會比單純做復健更讓人愉快,因為復健的過程很單調,身體疼痛就會讓人不想繼續做。但是園藝活動會忘記身體的疼痛,心情會特別好,就不會有想要逃避復健的心理作用。

我今天特別做園藝治療的時候,意識到對中樞神經功能有問題,不容易放鬆的人來說,園藝活動本身比較沒有壓力,尤其在大自然裡工作,很紓壓。

不過,選擇園藝活動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是園藝治療,那就要考慮到可以讓身心放鬆的工作,而不是給自己壓力,趕時間在做。

園藝,除非自己給壓力,否則不太可能有壓力。就是慢慢做,怡情養性的做,身心自然就會放鬆了。

到了今天,我實實在在感受到園藝治療,以園藝活動作為身體康復的方法,是相當有效的。

當我把枝葉都收拾乾淨之後,原本較為緊繃的肩頸,有些放鬆下來,頭也不那麼暈,走路也比較快。

我的經驗給您們參考看看!對於中樞神經功能有問題,不容易放鬆的人,可以做些輕鬆的園藝活動,鬆弛一下筋骨,也能改善頭暈及腳無力的現象。

明天,我再接再厲,繼續以園藝活動來改善我的身心狀況。



以下是去年投稿刊登的文章,關於栽種的小常識,也是我一直持續在書寫的內容。我相信透過植物栽種療癒,是可以幫助像我這樣中樞神經功能有問題的人,改善身體的機能,重獲健康的一種方法。



蒔花小常識:玫瑰花
刊登於2022年11月20日《人間福報》創藝.綠生活版



中英文名:玫瑰花(Rose)

學名:Rosa rugosa Thunb.(原生種)Rosa hybrida(雜種薔薇)

科名:薔薇科(Rosaceae)薔薇屬(Rosa)

◆種植

玫瑰花很容易培植,注意以下幾點即可:

1.扦插:剪下約15公分的樹枝,介於木質化和細枝的中間部分,插入土裡;在立春後扦插,比較容易生根發芽。

2 . 環境:適合日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若超過30℃及低於10℃會影響生長及花朵的品質。可移至半日照處遮蔽陽光,亦可修剪枝條減少寒害。

3.土壤: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盆土底下可先堆肥再覆土,若肥分夠,玫瑰花的枝幹就長得粗壯,花也開得大朵。

4.修剪整枝:玫瑰花在冬季休眠或夏季徒長時,可大量剪枝修整,減少養分的消耗,或促進新芽及花苞的生長。

◆用途

1.觀賞或切花:花具觀賞價值,可種植於庭園、花壇、盆栽。花材可作切花用。

2.家常料理:花瓣可做沙拉、煎煮炒炸醃漬料理,或烘焙成餅乾、西點,製成果醬、玫瑰飲等;亦可做成玫瑰酥餅的內餡。

3.養生保健:乾燥玫瑰花蕾可泡茶用;鮮花做精油芳療或化妝品;果實煮成玫瑰果茶;種子可榨油;莖、花蕾、根均可入藥。

◆功效

1.中醫師建議玫瑰花選用粉紅色的花苞最好。

2.玫瑰花雖然可以疏肝解鬱、行氣活血、止痛去瘀,可治憂鬱,但不可過量,會造成腹瀉拉肚子。

3.玫瑰花亦可減緩月經帶來的疼痛;提升免疫力,增強抵抗力,減輕感冒流鼻水、咳嗽等症狀;改善腸道環境,預防便祕;含抗氧化物,可降低罹癌風險,修復皮膚老化;甚至平衡中樞神經,達成鎮靜安眠的效果;並有效降低血糖上升。

◆禁忌

便祕、胃寒、陰虛或實熱、月經量多者不宜;一般人,尤其孕婦不要經常飲用;不能和茶葉一起沖泡。

<蒔花小常識:玫瑰花>: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819316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2023年9月19日 星期二

香草植物:玫瑰花,同一枝上開五朵

 寫於2023年9月20日


去年在陽台種玫瑰花,竟然同一枝上開了五朵玫瑰花,特別討人喜歡。

那時候,投稿了一篇栽種玫瑰花的文章,附上的圖片就是同一枝上開了五朵玫瑰花的照片。

當時的我就是利用陽台育苗和栽種花草,以園藝治療,作為療癒自己的方法,所以,我才想起是時候了,以園藝治療來好好療癒自己。

今天早上,身體的情況並不佳,得拿拐杖走路。於是,我決定從今天開始園藝治療,不拖延。

早上,安排修剪多肉植物;下午,便和一位義工師姐去修剪圍牆上的植物。

義工師姐負責修剪,我負責收拾,很快地,一大片圍牆上的植物,都修剪整齊了。

當我在撿拾剪下的枝葉時,我就是在做園藝治療,利用園藝的活動,讓自己的身體動不停,也感受到植物的療癒作用。

除了身體一直動之外,我聞到修剪下來的枝葉,味道特別好聞,清新的樹葉香氣,整個人神清氣爽。還有泥土的味道,更是令人聞之全身舒暢,特別開心。

這時候,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同樣是在活動,園藝活動給人的感覺就是特別舒服。

因為在做園藝活動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肢體比較多元,不像一些活動,只有單一化,就是重覆的動作,沒有變化,而園藝活動是整個身體的活動,四肢都會使用得到。

而且枝葉本身會散發出特殊的香氣,吸入人體,會讓我們的身心紓解壓力,所以園藝活動是有其療效。

記得教我們園藝治療的老師曾經說過,園藝活動會比單純做復健更讓人愉快,因為復健的過程很單調,身體疼痛就會讓人不想繼續做。但是園藝活動會忘記身體的疼痛,心情會特別好,就不會有想要逃避復健的心理作用。

我今天特別做園藝治療的時候,意識到對中樞神經功能有問題,不容易放鬆的人來說,園藝活動本身比較沒有壓力,尤其在大自然裡工作,很紓壓。

不過,選擇園藝活動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是園藝治療,那就要考慮到可以讓身心放鬆的工作,而不是給自己壓力,趕時間在做。

園藝,除非自己給壓力,否則不太可能有壓力。就是慢慢做,怡情養性的做,身心自然就會放鬆了。

到了今天,我實實在在感受到園藝治療,以園藝活動作為身體康復的方法,是相當有效的。

當我把枝葉都收拾乾淨之後,原本較為緊繃的肩頸,有些放鬆下來,頭也不那麼暈,走路也比較快。

我的經驗給您們參考看看!對於中樞神經功能有問題,不容易放鬆的人,可以做些輕鬆的園藝活動,鬆弛一下筋骨,也能改善頭暈及腳無力的現象。

明天,我再接再厲,繼續以園藝活動來改善我的身心狀況。


以下是去年投稿刊登的文章,關於栽種的小常識,也是我一直持續在書寫的內容。我相信透過植物栽種療癒,是可以幫助像我這樣中樞神經功能有問題的人,改善身體的機能,重獲健康的一種方法。

<蒔花小常識:玫瑰花>: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819316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成長的故事:不是我不夠,而是我做太多了—一段從壓抑到覺醒的真實經歷

今天,我生氣了,非常地生氣。 我告訴主管今天所發生的事,主管也覺得匪夷所思,這個人到底為什麼當義工,又不願意負起責任,故意做做樣子,欺騙他人呢? 說實在,我們都不願意把別人想得很糟糕,相信這樣的人一定有難言之隱,就百般容忍,到最後受苦的還是自己。 晚上,我還是很生氣,我就想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