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在園藝治療裡,被稱做禪宗庭園。
我一直不清楚,到底這樣的禪宗庭園,為什麼要不斷用耙在細沙裡畫著?
最近讀了《礫石與沙——日本枯山水庭園的見微知著》一書,才有了些許的概念。
到底枯山水庭園,是為了禪意的表現,還是美感的設計?
自從接觸禪繞畫,發現重複的動作,會讓人把心靜下來。
禪繞畫是不停地畫同樣的線條,而枯山水是不斷地耙直線或圓圈。
當這些動作,開始加入了美感的呈現,心就不再進入那種全然地靜定,而有了一些的要求設計。
這就好像心有所求的時候,就不可能專一心志,完全沒有任何想法地重複去做。
追求藝術的過程,就加入了美感的要求,我反而感到無法全然地進入一種沒有思慮的平靜感受中。
最近,把自己投入到大自然裡,就是想要放掉那些過於追求美感的精緻,而產生的疲累感。
或許,只要有人的地方,總是要做給別人看,而不是為自己而做,就會講究精美,講究品味,很多的講究,讓我感到心力交瘁,對一個自然人來說,真的很不習慣。
我會生病,也是長期為了符合主管的要求,達到完美的地步。
我認為心性可以提升,但做事要求完美,對我的身心就是一種負擔。尤其我的自律神經失調是需要放鬆的,卻遇到的主管都是要求完美的,我又是那種非得做到盡善盡美的性格,所以,我的身體就開始抗議了。
我想通了,我還是回到花草的世界裡,享受一種大自然的療癒,讓自己真正放輕鬆,療癒自己。
我想要找回自然的感覺,不想要太多人為的造作。
而園藝治療就是放鬆,紓解壓力,療癒自己,不再給自己超過負荷的工作量。
而禪,不就是這樣嗎?不追求外在的成就,而是達到內在的平靜。越簡單,越自然,越能寧靜自在。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小小花園,悄悄開門了:《77道通往內在的光之門--讓靈魂,在花開時醒來》訂閱通知
訂閱開放通知 小小花園,悄悄開門了 在生命的旅途中, 我們都在尋找一個地方, 一個能讓靈魂輕輕呼吸的角落。 《77道通往內在的光之門》專題,今天靜靜開放訂閱了。 這裡,有77篇小故事、心靈小語、與一座為你而綻放的花園。 每一篇文字,都是一粒光的種子, 陪你在日常裡種下希望,慢慢醒...
-
寫於2023年10月10日 最近,大腦生病了,自律神經失調,不得不以園藝治療來療癒自己。 一開始,主管還是希望我能夠協助內部工作,但是,我的大腦經由園藝治療,改善很多,我實在需要持續做園藝治療來康復。 我不想要依賴拐杖,我希望訓練自己的體能,透過園藝治療,讓我的手腳靈活,達到身...
-
寫於2022年12月23日 某天早上我體悟到一件事,就是避免犯錯這樣的學習經驗,如果遇到心理創傷的修復,就會變成一個阻礙。 這是很難察覺的,我們總是害怕重蹈覆轍,就將發生過的事件,轉成一種意識,然後當同一事件發生時,就有了相同的反應。這對於身處危險時的自然反應,求生本能是好的,但...
-
慷慨大方的人,看起來都比較快樂,為什麼? 在《香氣腦科學》這本書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說法,就是從研究發現: 做出慷慨決定時,紋狀體的活動與幸福感的多寡有著密切的關聯。這也意味著,紋狀體的活動在慷慨與幸福之間的聯繫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的分析得知,影響我們做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