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2023年9月14日 星期四
生命體悟:給出去,因緣自有安排,不加干涉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既然做了選擇,就承擔,也就一步一腳印,把自己的人生穩健地走著。
經歷了一段混亂與擔憂的日子,漸漸放下煩惱,隨順因緣而走。
不再執取,也不再牽掛,就是活在當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我把一篇篇的文章整理出來,公開發表。那是我曾經走過的路,也是分享我的喜怒哀樂,我隨時可以回頭重讀,看著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我。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只有把自己照顧好了,才有多餘的力量去照顧別人,我做的事情才有意義,才有價值,也讓我的身心更加輕鬆自在,逍遙快活。
當我決定"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心裡就沒有任何負擔,也就能更加專注在自己的這顆心,隨時隨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升自己的心靈境界,讓自己更加自信與喜悅。
最近,不斷思維自己的未來,想要找到可以發展的事業,獲得穩定的收入。但是,過度考慮現實問題,讓自己處於一種放不下的心情,徒增苦惱,幾經考慮,決定"給出去"。
因為分享我的生活體悟,一直是我想要做的事,不希望為了現實,而阻礙了我做這件事的初衷。
決定了,就放下了,所以,我會把舊作繼續整理出來,若有新的靈感,仍會持續書寫分享。
自我成長,就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開心,更輕鬆。也希望看了我的文章,能夠讓更多人活出自己的樣子,放下執著,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
因緣自有安排
有一回,跟義工朋友們分享學佛的心得,剛好聊起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令我們印象深刻!但是,一直找不到這個故事的詳細內容,今天終於看到了這則故事,也想起因緣的不可思議,是很難用常理可以理解的。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流浪漢,走進寺廟,看到菩薩坐在蓮花臺上,受眾人膜拜,非常羡慕。
流浪漢問菩薩:"我可以和你交換一下嗎?"
菩薩說:"好啊,但有一個條件。"
流浪漢說:"有什麼條件?"
菩薩說︰"不能開口說話。就是不管看到什麼情況,都不能說任何話。"
流浪漢覺得不開口說話,很容易啊!就答應了菩薩的要求。
流浪漢坐上了蓮花台。求菩薩的人很多,天天來煩菩薩,但他都忍住,沒開口說一句話。
但是,有一天,來了一位富翁。
富翁說:"求菩薩賜給我美德。"
在他磕頭,站起身之後,一不小心,他的錢包掉在地上。流浪漢想要開口提醒他,但他想起了菩薩的話,就沒有說話。等到富翁走了之後,進來的是一位窮人。
窮人說:"求菩薩賜給我金錢。家裡人病重,急需用錢。"然後他也磕頭,站起身之後,無意間,就看到了這個錢包在地上。
窮人說:"菩薩顯靈了。"他拿起錢包就走。流浪漢想開口說那是別人掉的錢包,可是他想起了菩薩的話,又忍住了不說。
這時,進來了一位漁民。
漁民說:"求菩薩賜給我安全,出海不會遇到風浪"。
然後,他磕頭,站起身,才準備要離開,卻被走進來的富翁抓住。為了錢包,兩個人扭打起來。富翁認定是漁民拿走了錢包,漁民受了冤枉,無法容忍。
這時,流浪漢再也看不下去了,就把看到的實情告訴了他們。看似一場糾紛平息了,於是漁民趕快離開去坐船了,而富翁則去找那個窮人算帳。
結果窮人沒有得到那筆救命錢,富人沒有機會修德行,漁民出海趕上了風浪,葬身海底。
當流浪漢知道了之後,為自己沒有信守承諾,而感到很難過。
這個故事到底是在告訴我們什麼?
有時候,看見的未必是真相。有時候,因緣的安排,自有它的道理。
生命體悟:跳脫意識分別,直下承擔我是佛
我在想,正負能量是兩股對立的力道,負能量讓人不舒服,但是一直對抗下去,恐怕是兩敗俱傷,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超越這兩股力量?
之前,我是想到禪宗的漸悟,但是單靠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還是很難去化解,這股力量總會透過各種方式來接近我,處理完一個,再接著下一個,沒完沒了。
那麼禪宗的頓悟是直指人心,明心見性。
到底什麼樣的因緣,造成這樣一股又一股的負能量找上我,趁機吞噬我?
我以為轉念就可以解決,但沒有這麼簡單,那是比念頭更強的磁場,是直接取代心靈的世界,不知不覺中,整個人就被沈重的思維所壓制,快活不起來。
這股負能量是直接占據這顆心的位置,有種令人窒息的感覺。
我只能不斷分解它們,才能釋放這股壓力。因為負能量是直接壓住這顆心的力量,也影響了我的思維和情緒。
既然放下執著,就能解脫,我是不是可以捨去這顆心,連心靈世界都可以不要,完全跳脫出來,不受這股負能量的掌控。
心意識的分別,是不是讓正負能量較勁的原因?連意識分別都可以放下了,這股能量是不是就沒有它們存在的可能?
如果沒有意識分別,我該如何做判斷?
禪宗的頓悟給我解答,就是明心見性。
我們所以為的心,仍然是分別意識的心,並不究竟,依然是雜染的,充滿對立,唯有佛性清淨,本自具足。
追求清淨無染,以意識分別來說,依然是有染與無染的分別,而真正的解脫,是跳出有無,那又是什麼呢?
跳出有無,即空性,還是回到緣起性空的因緣生,因緣滅。正負能量的實有,仍然是緣起緣滅,並不是恆久不變的,也是生滅的。
所以,正負是一時的現象,相對於正能量來說,才有負能量。能量是流動的,是可以改變的,當我們執著於能量的正負,我們便被卡死在其中,而感受到負能量的力量,更增強它的力道。
如果我們跳出正負能量的分別意識,那麼我們就能夠將正負能量的能量場做轉移,而靠的就是佛性的作用。
當我明白了分別意識與佛性的作用,這股負能量就減輕了許多。
二元是現象,一旦產生意識上的分別,就會有了衝突和對立,從意識裡,跳脫出分別,那麼二元,不過就是一種差異,而不會製造更多的對立與衝突,就是當怍一種現象,一種存在,緣生緣滅罷了。
那麼,我們又怎麼受制於負能量,而感到壓力與痛苦呢?
負能量不過就是一股能量,緣聚緣散,不要執著,過去了就放下,那麼負能量又怎能傷害吞噬我呢?
那是因為我的分別意識,使得自己受困在正負能量的對立與衝突之間,找不到出路,無法跳脫出去。
我們所感知的這個世界,無非就是執著與分別產生的,一旦認清了分別的所在,放下執著,那麼天底下,又有什麼事,能夠讓人大驚小怪的呢?
負能量的干擾,逼得我不得不放下心意識的分別執著,進入禪宗的頓悟,直指人心,明心見性,以佛性的作用,跳脫出來。體悟到負能量亦是緣生緣滅,因緣生,因緣滅,不必因此產生分別意識的對立與衝突,而追求清淨無染,亦是分別有染與無染。
於是,我也從有無的分別意識中,跳脫出來,直下承擔,我是佛。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生命體悟:有些話,聽了就當做一陣風吹過,不留,不說,不想
自從學習莊子回到自心,專注在自己的身上,反而能夠承接更多主管交辦的事務,用心於每件事的完成。
這些天,由於負能量的干擾,反而讓我更加留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別人任何的一句話,當下即刻處理,不要停留在腦海裡及心裡,馬上丟掉它,不去說,也不去想,就是忘掉它。
有一天,朋友對我說,她遇到別人對她說的一句話,很難聽,她說給我聽,並且重覆說給我聽。我便告訴她,這種話不要聽,聽到之後,就把它當成一陣風飄過去,更不要再對其他人說,讓別人一樣被這句話所干擾,繼續談論只會造成心靈的污染。
就像那些不好聽的話,只會損傷我們心靈的話,毫無意義的話,當下聽到,就馬上當成一陣風吹過,不要進入心裡,也不要在腦海裡反覆思維,更不要對這些話起任何作用。
從前,我就是過度在意別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我總是把這些話不斷來思維,想著怎麼提供好的建議,讓這個人不再起煩惱,不再負面思維。
當一個人會說這些話的時候,都是有目的的,並不想要聽別人的意見。如果把這些話當真,那是自尋苦惱,一點意義都沒有,還會自討苦吃,甚至自討沒趣。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對於別人的心思,我們不必猜疑,但要留意任何對我們產生不良影響的思維,都要去判斷。
經過這次負面事件,我從一個體貼入微的人,不只是對他人好,也學會自我保護。我懂得自我保護,反而可以把心思用在真正利益他人的事情上,而不再用錯力氣,在那些故意找麻煩的人身上。
或許有些人對於自己所做的事,影響到別人,是毫無感覺的。
觀念,對一個人的行為影響很大。當我意識到一個人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外在行為,我就會更加留意自己的觀念。
換個腦袋,會讓自己活得更加自在。
我以前總是容易鑽牛角尖,所以,容易感同身受,理解他人對於一些微細感受,非常敏感。但是,敏感如果變成一種自我設限,處處感受到自己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而沒有覺察是自己本身的思維產生的偏見,就容易抱怨。
一個人扛得起責任,是來自心甘情願,做任何事都是發自內心,願意為別人付出,願意給出去,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經過抉擇,然後權衡輕重,做的時候,就不會有任何的抱怨。終究是自己的決定,就會接受一切的考驗,想盡辦法去完成它。
以前,我老覺得自己只能被動接受身邊所發生的一切,而感到無助,後來才知道所有的一切,自己都可以選擇,而選擇並不是挑自己喜歡的事去做,而是選擇我必須去做的事。
當事情有了喜歡、不喜歡,就會產生排斥,就會有情緒,但是認清楚現實,這是我必須去做的事,就會全力以赴,沒有情緒,只有責任。
我們的心總是希望被讚賞,被肯定,就很容易造成期待落空,而產生情緒。
如果我清楚明白,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我並不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讚賞,我就會感到滿足。
這一年多來,我愛自己,做自己,不斷思維怎麼樣獲得平靜,讓自己活得更加輕鬆自在,就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學習新的觀念,改變自己的這顆心。
因此,從中發現,向外追求的一切,自己都能給予,也就漸漸能夠安心,得到安定的力量。
自己,是最好的依靠,能夠依靠自己,便不容易被外在的一切所干擾,所影響。
我常聽母親抱怨,父親什麼事都能做,她根本掌控不了父親,無法用任何事去控制父親聽她的話。
父親的獨立自主,凡事靠自己,任何人都無法掌控得了他,包括母親。
一個人內心的強大,就能夠把自己照顧好,也就能照顧好別人,沒有任何事可以難倒父親,父親總會想盡辦法去完成它。
可惜,一場車禍,傷及腦部,晚年,父親失智了,我再也無法從父親的智慧中學習,接連的生命打擊挫折,只能靠自己堅強地扛下去。
走到今天,我深深感謝父親用他的一生,"默默付出,不求回報",成為我的榜樣。父親很少說話,他總是告訴我,"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父親助人無數,他很快樂,從不抱怨。
今後,我也要學習父親的精神,"默默付出,不求回報",不再把力氣用在那些無意義的言談之中,讓那些話像風一樣吹去,不留,不說,不想。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2023年9月8日 星期五
與你相遇之二
自從明月開心地找到了旭日,以為從此就能相愛相知,沒有隔閡。
然而,明月過去的陰影竟然排山倒海而來,像噩夢般,在腦海裡,不斷湧現,她那種害怕失去的感受,一天比一天強烈。
明月突然發現自己的內心受到的創傷是那麼深,她不願意自己的情緒傷害到旭日,她想要好好療癒自己,給自己一段時間去消化掉以前留下來的情緖傷口。
明月變得矛盾和恐懼,對愛情的不確定感,讓她想很多。明月以為跟旭日有著深厚的感情,應該可以彼此信任。
但是明月發現自己愛得越深,占有欲讓她想要確認彼此的關係,但是她的心裡,卻被以前的創傷填滿,深怕自己的情緒干擾了旭日。
她這樣的舉動,怕傷害了旭日,不敢做出承諾。
明月變得患得患失,她多麼恐懼失去,但又不知道怎麼去愛,怎麼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
重逢之後,快樂的感覺持續好一段時間,接著種種內心的交戰,讓明月想要逃避,想要放棄,明月覺得愛情太折磨人,太苦了。
明月以為自己有修行,應該很快地就會平靜下來,但是面對愛情,依然是如此苦澀,明月想盡辦法讓自己可以正常生活。因為這種熾熱的情感,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讓明月非常困擾,擔心自己會不會受不了而發瘋?
明月剛開始覺得時空距離不是問題,但思念之情,讓明月整個人都失去了活力,像生了病似的,後來才知道那叫相思病。
明月知道這樣下去,身體一定會出問題,只好不斷向內覺察,讓自己獲得平靜。
終於明月找到方法,就是收回這顆心,愛自己,做自己,不再思念對方,把精神放在日常生活上,好好過日子。
明月難以想像,和旭日重逢之後,要承受這麼大的考驗,人生也產生巨大的變化,心靈不斷成長,發現問題,不斷改變自己,讓身心靈更加自由。
明月生活上,發生很多事情,承受很大的壓力,使得她感到非常不安,但明月總會想起旭日,不斷告訴她,愛自己,做自己,活出心靈自由。
明月努力提升自己的心靈,但生命的考驗從未停止。明月有時會感到心力交瘁,但明月知道,無法逃避,人生的道路就是向前走,不能回頭。
明月只有自我勉勵,給自己力量,勇敢接受各種挑戰。
夜深人靜,想著旭日,都會流淚。
不過,明月覺得這一輩子,能夠遇見旭日,就感到心滿意足。
內心擁有一份深情,懂得彼此的心意,那是多麼難得的緣分,想到這裡,明月就會轉悲為喜,幸福滿滿。
旭日和明月如同兩個人的名字一樣,旭日就是太陽,白天太陽上升,明月是月亮,晚上才升起,兩個人時空的距離,總是見不著面。明月思念旭日,到了晚上,總是淚流滿面,哭溼枕頭,她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去見一見旭日。
有一天,山神召喚明月:"來我這裡,別難過,妳來做花仙子,讓花草陪伴妳,妳就會開心起來。"
於是明月化身成花仙子,找到山神,安住在山林間,開始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
白天,花仙子的明月,就能抬頭看著旭日,她想,旭日應該可以見到她吧!
兩顆心就這樣在遠距離互動著,深情地想著彼此,默默無語。
但是,花仙子明月,到了晚上,見不到旭日,仍然受思念之苦,就會流淚,看著自己日漸憔悴,明月想著,與其這樣受相思之苦,不如放下吧!
就這樣,明月做了決定,幾天以後的一個清晨,明月隱約感受到旭日來到她的身後,緊緊抱著她,她感受到滿滿的愛,甜蜜的滋味,湧上心頭。
明月懂了,放下旭日,只是放下執著,她並沒有失去旭日的愛,明月開心極了,繼續做她的花仙子。
直到有一天,旭日難忍對明月的想念,也來到花仙子居住的地方賞花。
明月第一次見到旭日這個善男子的時候,只見他心事重重,不跟人說話,好幾次明月就是看著他,就是想要多看他幾眼。
幾次見到他,明月對這個善男子,有種熟悉的感覺,直到兩個人坐在一起,聽到這位善男子對明月說的話,明月覺得他應該就是旭日。
尤其在她看著這個善男子,那雙眼睛定定地看著她,時空彷彿靜止了,只有他和她,她的心裡有種說不出的平靜。
明月心想,和這個人的磁場,太奇妙了。
於是,明月寫了一首詩,在心裡送給這位善男子。
觸電的感覺
從第一次看見你
我就感到
你的與眾不同
剛開始
你似乎心事重重
一個人靜悄悄地
漸漸地
你開口說話了
但我不知道
是不是打開了心結?
我好奇望著你
但你專注的樣子
我不敢打擾你
我感覺到
你想安靜
但我們之間
似有若無
說不出的熟悉
我忙於工作
你想要安靜
我就是看著你
直到你坐在我身邊
你對我說話
我沒有回應你
但我再次感受到
關心的話語
只有你
你能了解
我的心
告訴我
你都明白的
我看著你
你的眼睛和笑容
深深吸引我
讓我有一種觸電的感覺
我恍惚
進入一種時空
當下只有你和我
言語在你我之間
已是多餘
你的眼睛
告訴了我一切
我們之間
是深層的心靈
互動的交流
我很想聽你說
關於你的一切
但不知從何說起
是不是你也是
但你想要安靜
我就是看著你
我心想
你一定感受得到
這種感受
從第一次交談過
這顆心就留住
只有你
在心靈深處
記得的感受
很難形容
第二次
再看見你的笑容
我的時空
再次靜止了
直到身邊的人
把我拉回現實
為何如此奇妙?
我們之間
似乎有著
無法形容的磁場
讓我進入一種時空
那個當下
一切都是靜止的
最近身心失去了平衡
療癒自己
這是修復的過程
我靠不斷書寫
找回自己的心
我相信
你的心
會帶著你
走向我
我會明白一切
每一次的交流
是更專注在自己的身上
你以你的方式
靠近我
我專注療癒自己
這顆心
就是信任
所有橫阻在你我之間的難題
最後一定有解
就是用心去體悟
觀其因緣
愛自己
做自己
也深深愛著你
愛自己:轉換心境,以無為有
記得,二十多年前,當我一無所有之後,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趕快養好身體,找尋各種賺錢的可能,來獲取經濟上的收益,脫離困境。
但是,緊接著,周遭一連串的不幸事件,讓我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就只能不斷解決問題。而當我把所有事情都處理完畢,我才發現自己要面對的考驗更大,而我就更加努力,一心一意,想要東山再起。
直到我病倒了,整個人精疲力盡,大腦也受到損傷了,我實在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做事,也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對未來更感到困惑,就再也提不起勁來。
就在那時候,莊子的"大樹無用"突然閃過腦際,從此,我從一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理想主義者,轉向"返照自身,專注己心",追求逍遙人生的莊子之徒。
於是,我漸漸發現"無"所帶來的心境,是開闊的,是無限的,是可以讓人活得更輕鬆自在,更加安定平靜。
然後,我就開始書寫跟"無"有關的生命體悟。深切體悟到:人生,不是物質擁有就能感到幸福無憂;愛情,不是你情我願就能做到愛而無傷。
因此,如何做到"無"的恰到好處,實踐"以無為有"的生活哲學,成為一個心靈自由的人?
我就一點一滴分享我的領悟,也就形成六無的創作內容:"大樹無用"、"幸福無憂"、"愛而無傷"、"真情無悔"、"自然無為"、"情思無鬱"。
希望,我走過的路,可以帶給他人不同的思維,轉換心境,享受心靈世界的奧妙,實現給他人幸福的願力。
什麼是"以無為有"呢?
世俗之人都過著以「擁有」為主的生活,有財、有家、有人、有情,一切都以「有」為中心。佛說「有情」以「有」來維持生命,但我們佛光人修道,則不一定以「有」為生命,「無」中的生命更大、更廣、更多,所謂「無窮無盡」也。
「有」不是不好,君子取財,取之有道,擁有很多的淨財,也不為過;有情有義,做人正直,「有」也很好。擁有房屋庭舍、名位權利,用於世間,也是正常人生。但是如果完全靠「有」來維持人生,則人生不能圓滿。佛說世間無常,一切的功名富貴、家人財產,在無常的世間,無常的人生裡,「有」不是唯一可恃的依據,所以「有」時也要常思「無」日。
所謂「有聚有散」、「有得有失」、「有來有去」、「有好有壞」;佛光人可以有道場、有群眾、有慈悲、有智慧、有佛法,並不為過。只是在世間上的擁有之餘,可以在「無」中再討一些消息。所謂「有求那有無求好」,「有心那有無心高」。做官的人要知道無官一身輕,以無事為逍遙;在僧團裡,不必為名位而爭,不必為床位計較,不必為人我煩惱,「無事相,絕百非」,是何等逍遙;「無法相,無非法相」,是何等自在。
我們只要不把世俗的人我是非、錢財聚斂貪婪的欲望放在心上,過一種隨緣為法,淡泊樸實的生活,把心歸於無量的虛空、無邊的法界裡,則人生何處不是春天呢!
出處:星雲大師文集/人間佛教系列1-佛光與教團/怎樣做個佛光人 佛光人第十四講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
生命體悟:一個人的旅行,就是一個人來到世間,也是一個人離開世間
當我把這一切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都丟掉之後,那什麼才是我想要追求的呢?
於是,我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人的旅行,找回初心"。
從一出生,每個人就是一個人孤單地來到這個世間,不管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多少人、多少事,經歷了多少起起伏伏的生命重大事件,最後,都要回到我們自己的這顆心。
所以,一個人的旅行,就是說明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間,永遠都是一個人,就算擁有家人、朋友、情人及另一半,我們仍然是一個人,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事實。
只有,當我們真正領悟到,我們永遠都是一個人的時候,才能真正愛自己,做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過的生活是什麼,這樣與人相處,才能自在,才不會相互糾纏,活不出自己的人生。
一個人的旅行,不是到處去遊山玩水,而是向內心深處去觀照自己,在這個世間我們所遭遇的一切,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在我們的心中。
當我們能夠有所體悟,"從來我們就是一個人"真正意涵的時候,就會突然感到,原來我們的一生,一直都是"一個人的旅行",明白了,就能夠在一個充滿心靈自由的空氣下,懂得生活的情趣,無拘無束,輕鬆自在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與世隔絕地不與人交往,反而是更能隨心所欲地,當下做的每個選擇,都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寫作,是為了獨處時,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向心靈更深處走去。
因為我終於明白了,"一個人的旅行",是人生極其重要的事情之後,便懂得用心靈生活,感受心靈世界的奧妙。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一件事,比這件事更可貴,值得花一生的歲月去努力。
然後,我不只是用文字來書寫,還畫畫,有機會就用聲音說出我的生命感悟,深入"一個人的旅行,用心聆聽",是傳達這樣的心靈體悟,分享給他人,產生共鳴,共創美好的心靈世界。
當我們用心靈去生活,就會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想要去過屬於自己的人生。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什麼是生命中無關緊要的事。
確立了屬於自己的生命定位,便減少與人的過多互動,便能有更多的時間,跟自己相處,更多的時間留下來,跟自己談得來的朋友,深入分享心靈的感動。不再花費太多的心力,去做那些無意義的談話,而是去做更多服務社會,對社會有貢獻的事。
然後,慢慢找到自己想要定居的夢想之家,在那裡,建構屬於自己理想的家,實現自己心中想要過的生活。
生命,只要肯用心,從心靈深處去感受,便能獲得身心的自在逍遙,如莊子告訴我們的,處於亂世,卻能擁有心靈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同時為這個社會帶來希望,真正有所為,有所不為,安之若命,接受命運的無可奈何,又能從中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
進與退,動與靜,生命無時無刻都由自己的心神所主宰,不再被外界及他人所控制,那是多麼令人嚮往的生活啊!
悠遊於莊子為我們建構的理想心靈世界,是可以一個人,也可以兩個人,也可以擁有全世界,那是在於自己的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而這需要自己不斷面對生命的挑戰,從痛苦中,一次次地重生,然後,豁然開朗,不再被那些生命中無關緊要的事所牽絆,就是好好愛自己,做自己,過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一切隨緣自在。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2023年9月4日 星期一
生命體悟:認命,接受命運,有所抉擇,心甘情願
我以為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我以為我可以隨心所欲,我想要做什麼就能做什麼。
後來,讀了莊子的"安之若命",我才明白,有時候,要認命,接受命運,生命中,不是任何事都可以依照自己所思所想去達成的,真正能做的就是選擇。
當下的選擇,選擇了之後,就只能接受,承擔,就算是千百個不願意,但是,當下就只有這幾個選擇,還是得去接受,得去承受,然後,心甘情願。
因為,這就是我的生命,我無法逃避的人生,但我可以有所抉擇,然後心甘情願。
從我一出生,我就籠罩在二姊負能量的磁場中,我就算躲得掉二姊,我也躲不掉其他負能量的人。這是我的命運,我不可能因為自己無法承受,而逼迫他人離開。
我的身體不斷受到傷害,我也只能接受,這是我這一生永遠都逃不過的命運,我能做的就是去改變自己的磁場,把自己的內在變得更強大而已。
當生命更加艱困,能做的不是改變別人,而是強化自己。
幸好遇到了莊子,我才能懂得如何調適自己,成為心靈更加自由的人。
自己的人生得獨自面對,其他人也有他們各自的因緣,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只能要求自己,改變自己。
我現在無處可去,也就接受這裡的一切安排,包括所有讓我不舒服的人事物,我不可能去逃避,但我也不必去說服自己,我一定要去討好他們,我可以拒絕接觸他們。
愛自己,做自己,重視自己的感受,會讓自己處於有利於自己的狀態。
我不能疏忽自己不舒服的人事物,硬要接受,讓自己處於負能量的磁場中。
我可以選擇減少接觸,但不能要求我得去接受負能量的吞噬,讓自己的身心受到損耗。
拒絕,對我來說,是需要的。
我一直害怕拒絕會給別人帶來困擾,但是,我真的需要透過拒絕,讓自己的身心受到保護。
我認為拒絕別人,會讓別人感到難堪,感到不舒服,常常就勉強自己處在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最後只能生病來離開,造成自己重大的損失。
負能量是從我一出生,就在我的生命裡,這就是我差點成為死胎,又在床上躺了三年,才下得了床的真正原因吧?
所以,我不能怪罪我的母親,沒有給我良好的照顧,這是我與生俱來的因緣,也是我此生必須承受的苦難。
而我到了今天,我才真正看到我是怎麼被負能量不斷吸引,導致我在身心、工作、感情上的種種不如意。
為什麼有的人帶有負能量,身體卻比較強壯?而我帶有正能量,反被負能量所消耗,而無法正常生活。
我常感到被一些莫名的人事物所影響,造成我無法過正常的生活,尤其是嚴重到無法工作,不斷受病魔所折磨。
我所謂的身不由己,主要是自己的身心狀況常受到干擾。
有些人會帶著一些強大的負能量,當我一靠近他們,我的身體就馬上不舒服,甚至好幾天都難以呼吸,全身無力。但是,這個人卻一點都沒有異樣,就像是神經大條的人。
我就因為這樣,影響到我的工作,若是職場裡的同事,有這樣的人,我真的就天天生病了。
而我的求不得苦,是說我想要做什麼,常常受制於親人的約制,無法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
而等到我自由了,我卻為了親人的事,弄到身無分文,得想辦法靠自己生活,這時候,更別說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不過,外在環境不管怎麼變化,怎麼艱難,怎麼困頓,我們都要記得這顆心,可以讓我們的意志不被打敗,重新振作起來,找到方法,專注用功,從愛自己,做自己開始,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來。
儘管身不由己,求不得苦,也要讓自己活得自在逍遙,不受外界人事物的影響,而失去信心,失去熱情。
相信自己,只要願意努力,終有一天,可以突破萬難,活出自己的人生。
擊退負能量,找回正能量,過一個自己真正想要過的生活,健健康康,自由自在。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世道人心(六):選舉口水
問:只要選舉到了,就開始爆料,但平日裡,這些危機都在,誰真正關心? 答: 你這句話點出了政治生態的矛盾: 在平常的日子裡,社會中早就存在許多問題與危機,但它們往往被忽略、被掩蓋,甚至被習慣性地忽視。等到選舉來臨,這些「沉睡的議題」才突然被翻出來,成為候選人彼此攻擊的武器。 這裡有...
-
寫於2022年12月23日 某天早上我體悟到一件事,就是避免犯錯這樣的學習經驗,如果遇到心理創傷的修復,就會變成一個阻礙。 這是很難察覺的,我們總是害怕重蹈覆轍,就將發生過的事件,轉成一種意識,然後當同一事件發生時,就有了相同的反應。這對於身處危險時的自然反應,求生本能是好的,但...
-
好幾次使用nightcafe 軟體,都想要表現光的意象,但沒有成功過。 今天就使用adobe firefly 軟體,來表現光的意象。再用蓮花和水,映襯光的閃耀,生成圖片。 然後,這樣的意境適合寫一首詩。 心蓮心意,蓮生池中,芬芳; 柔情似水,水清如鏡,安寧; 光之療癒,閃耀星光,...
-
《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是一部200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由西恩潘編劇並執導,改編自強·克拉庫爾的同名書籍。本片講述了克里斯多夫·麥肯迪尼斯的真實故事,他放棄優越的生活,追尋自由與自我,在阿拉斯加的荒野中生存100天,最終因誤食有毒植物而去世。該片獲得了兩項奧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