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光明的靈感閃現,而是一場無聲的崩塌。
對馨俐而言,悲傷曾是她最抗拒的情緒——那種沉重、毫無邏輯的無助感,如陰天壓在胸口,讓人無法呼吸。她曾經習慣壓抑,把悲傷藏進日常裡的微笑與工作中,表面無波,內裡卻在潰堤。
直到那天,她的朋友意外離世,連一聲道別都來不及說。她什麼也寫不出來,什麼也說不出來,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把落葉拓印在紙上。枯葉的脈絡在紙上展開,就像那段不曾出口的哀痛。她一邊拓,一邊流淚,那是她與悲傷最誠實的對話。
她後來寫下這樣一段話:
「悲傷不會毀了你,
毀了你的,是你拒絕悲傷存在。
當你願意哭泣,悲傷就會化為一條河,
載你去更深的地方,
那裡,藏著你一直想說卻無法言說的詩。」
那一刻,她明白了——悲傷本身就是禮物。不是為了教訓你,而是為了讓你更貼近生命的本質。
🌧 悲傷,是靈魂在說話
悲傷從不虛假,它是靈魂發出的低語。當我們失去摯愛、夢想破滅、信任被辜負,那些瞬間,心會撕裂。若我們能不急著修補,而是坐在悲傷旁邊,靜靜陪它流過,就能看見其中細緻的光。
創作,不一定來自快樂。許多經典詩篇、畫作、音樂,皆出自創作者最痛之處。他們沒有逃,而是轉身擁抱那份悲傷,然後在文字、顏料與旋律中,重新整理破碎的自己。
🍂 拓印悲傷的瞬間
在馨俐的手作坊裡,有一位女孩用落葉拓印時,選了一片裂開的葉子。她說,那是她父親過世時她撿到的樹下第一片葉子。那天,她將葉拓在淺灰的紙上,拓了五遍。最後一張,她在角落寫了一行字:「我想你。」
那是她第一次對父親說話,也是第一次,從悲傷中釋放出創作的泉源。
馨俐明白,每一份悲傷,都是通往自己更深處的門。只要我們不關門,就能從那裡帶出一首詩、一幅畫、一封信,甚至一句話,都可能療癒他人。
✨ 你願意讓悲傷成為創作的泉源嗎?
悲傷,來的時候像風,像夜,像無聲的潮。
但若我們願意——願意不逃、願意陪伴它、願意讓它寫下什麼,
那麼,悲傷就會變成最純淨的創作泉源。
它不是弱點,而是一種深刻的愛,一種你還在乎世界的證明。
小語:
「讓悲傷成為你紙上的詩,
讓眼淚化成光的水痕,
你會發現,
每一段失去,
都是愛過的痕跡。」——馨俐
https://vocus.cc/article/6884c695fd89780001c4b4c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