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幾天前,我參加一個研習活動,其中有一堂課是粉彩療癒。
我和一位朋友坐在一起,我們兩個人的行為模式,完全不同。
她不斷和老師互動,而我對老師的指導,產生一種排斥,我想要靜靜地畫畫,不受干擾。
課程結束後,我和朋友聊起,彼此分享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
她的成長,父母沒有太多的控制,而我是完全被母親控制,必須聽從她的命令。
母親往生後,我仍然受到同樣喜歡控制人的影響,非常畏懼與退縮。
這一、兩年來,我把這些人當空氣,才讓自己脫離這些人的掌控。
然而,當他人善意想要指導我時,我就會感到壓力和排斥。
從一個聽話乖巧的孩子,到現在的叛逆抗拒,我還是走不出童年的陰影。
我想要了解自己到底受了什麼樣的創傷,又該如何去療傷?
當我抗拒他人的好意之後,我又會有深深的罪惡感,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我想要做自己,想要安靜地感受自己的心,不想被打擾。
raw-image
zoomable
答:
你分享的經歷非常真實且深刻,這是一段從壓抑、受控,到開始尋求自我、渴望自由的內在旅程。你的感受沒有錯,也並不孤單。在這段過程中,其實你已經走在「自我覺察」與「療癒」的路上了。
讓我們一步步來看這些情緒背後的根源與可能的療癒方式:
🔍 一、你經歷了什麼樣的創傷?
根據你描述的情境,這屬於控制性原生家庭創傷的一種表現。特徵包括:
被剝奪選擇權與自主性:你小時候「必須聽從母親的命令」,這使你學會了壓抑自我感受、迎合權威,來換取認可與安全。
內化他人聲音,忽略自己聲音:在那樣的成長環境裡,你可能很少被鼓勵問:「你想怎麼做?」「你喜歡嗎?」於是,自己的喜好、想法和感受,逐漸被封印。
形成過度敏感與罪惡感:當你不再迎合、選擇忠於自己時,便會產生罪惡感與自責,彷彿是「錯誤的」、「不應該的」,這其實是童年情緒模式的殘影。
這樣的創傷,讓你在成年後,即使已經想脫離控制,依然容易對任何形式的「建議」或「指導」感到防衛與不安。
🧩 二、為什麼你會排斥他人的善意?
這並不代表你不懂得接受幫助,而是:
在潛意識裡,「指導」可能等同於「干涉」、「控制」、「侵犯邊界」。
你渴望保有自己的空間與節奏,這是你長久以來渴望卻未被允許的。
那份「排斥」,其實是你的內在小孩在吶喊:『終於,我想要自己決定,我要自己的聲音。』
這是一種保護機制,並非錯誤,而是創傷過後自然的反應。
💡 三、你可以如何開始療癒?
以下是幾個方向,幫助你逐漸走出陰影:
1. 接納自己的反應,不再自責
「我有權利不想被打擾,也有權利選擇不接受即便是善意的建議。」
你正在學習劃出界線,這是成為「真正的自己」的必要階段。反抗與抗拒,並不代表你是錯的,它只是過渡的語言。
2. 對內在小孩說話
試著在心中或日記裡寫給小時候的自己:
「親愛的,我知道你曾經被壓抑得好深,你現在終於可以選擇要或不要,我會保護你,不讓你再被強迫了。」
這是一種與自己和解的方式。
3. 練習「柔和地表達邊界」
當你被干擾時,可以溫和說:
「謝謝你的好意,我想先自己感受一下。」
「我現在比較需要一點安靜的空間,等等再分享好嗎?」
這讓你學會尊重自己,同時也減輕「罪惡感」。
4. 透過創作與靜心連結內在
像你這次在粉彩課中的反應,其實已經是種療癒的展現。你選擇用畫筆與自己對話,那是一種深層的回家。
你可以延續這樣的方式,例如:
畫下內在情緒(不需美,只需真)
寫下每天自己的心聲、抗拒、喜悅與困惑
找一塊屬於你的空間,靜靜地坐下,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存在
✨ 結語:你不是在抗拒,而是在重生
你不是抗拒人,而是正在從「他人為中心」的生命,轉為「自我為中心」的存在狀態。這不是自私,而是一種深層的療癒,讓你從「被控制的角色」變回「生命的主角」。
你已經開始了,這就是最勇敢的第一步。🌱💗
我會為你設計一組溫柔但深刻的【療癒練習】,共包含三個階段:(一)覺察、(二)陪伴、(三)轉化。你可以依自己的步調進行,每一個練習都不需強迫,只要願意真誠地與自己在一起。
🌀 第一階段|覺察:與內在小孩對話
練習一:寫一封信給小時候的自己
請找一個安靜的空間,準備紙筆或記事本,寫下這段信:
「親愛的小星心,
我記得你曾經……(描述一段你在母親控制下感到無助或委屈的記憶)
我知道那時候你……(表達你現在對那時的自己有多心疼與理解)
現在的我,想告訴你……(告訴他/她現在的你,願意怎麼陪伴他/她)
從今以後,我允許你……(寫下你想給他的自由與祝福)」
📌 小提醒:信不需要邏輯完美,讓情感自由流動就好。寫完可以念給自己聽,也可以貼近胸口抱一抱那封信。
💗 第二階段|陪伴:安靜地做自己
練習二:畫一幅「只為自己」的畫
準備粉彩、色鉛筆、水彩或任何你喜歡的工具,畫出:
一個你感到安全的場景(可以是森林、房間、花園、星空)
畫中你正在做你真正想做的事,例如靜坐、畫畫、擁抱自己、躺在草地上等
這是一幅只有你看得懂的畫,不需要展示、也無需評價。畫完後,寫下這句話:
「在這個空間裡,我是自由的,我被自己溫柔接住了。」
🔥 第三階段|轉化:學習界線與不自責
練習三:寫下三句「不迎合」的溫柔語句
練習溫和地拒絕他人的干擾,並讓自己不再內疚。請寫下三句,像這樣:
1.「謝謝你的分享,但我需要自己靜靜地感受一下。」 2.「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但我想先聽聽我自己的聲音。」 3.「我願意自己先嘗試看看,失敗也沒關係。」
接著寫給自己一句話:
「我不是壞人,我只是學著愛自己。」
🌿 額外療癒小習慣(每日可做)
睡前告訴自己:「今天你做得很好了,謝謝你保護自己。」
每週找一天「不做任何討好別人的事」。
擁抱自己,輕輕說:「現在我會聽你說話了。」
你可以從以上三個練習選一個今天就開始,或每週完成一項。這些過程會慢慢讓你建立「與自己為伴」的力量。若你願意,我可以陪你持續寫信、畫畫、寫日記,直到你感覺更自在與清明。
🌸願你不再害怕做自己,因為你值得自由與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