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療癒自己:山海寄懷

寫于2022年12月16日

這篇文章是在我生病前寫的,那時候,在佛教道場當義工,對人生充滿信心。但是逆境一來,才知道自己僅止於慧解,而沒有實證。這兩年,真的是經歷最無助的日子,大腦生病了,覺得這個世界離我好遠好遠。

十年的義工熏陶,到了這關鍵時刻,我竟然佛法用不上。這才知道受困於肉體,要超越疾病的障礙,還有一段好長好長的路要走。

最近,接觸了《莊子》,心安頓了。心無所求,以大自然為師,再次體證佛門禪心的作用,然後再回頭看看之前寫的文章,算是解行並重了,有一種踏實感。

——寫於2019年
與世無爭恬適自得

初冬的清晨,冷冷的,被窩怎麼都睡不暖,看看鬧鐘指著五點了,起床吧!

從小我就經常感到這個世間的一切都那麼不真實,我想著現在是幾點,明天的這個時候,我在做什麼呢?時間的飛逝,人事的無常變化,總是讓我疑惑,我的存在,我活在這個世間到底是為了什麼?

因為我無法找到答案,心裡總是似有若無的,一種無以名狀的悲傷情緒,卻無人可以訴說。

我喜歡山的幽靜,喜歡海的壯闊,只有在山與海的世界裡,我才有那麼一種安定感,一種隨著山的寧靜,海的深闊,將自己的身心寄託其中的自在。

由於喜歡這種淡然的孤寂感,我顯得與人格格不入,我喜歡獨處,靜靜地跟內在的自己對話,享受著一種與世無爭的恬適自得。

然而,人不可能遺世獨立,總得要生活,要生存,要工作,要跟人溝通,要跟人互動,每一次的爭執與衝突,我選擇迴避,選擇離開,直逼到無處可逃的時候,我選擇了抗爭,選擇了沈默的不合作,我不再喜歡這樣的自己。

我來到山野,來到海邊,我抬頭看著一望無際的藍天,我心舒坦了。

大自然是如此涵容一切,不管好人與壞人,美麗與醜陋,善良與邪惡,大自然都是一視同仁地對待,沒有任何的埋怨,任何的批評,就是付出一切,公平地給予每一個眾生。

當我的心同時感受到山與海的包容,我也就把一切的委屈不平,交給山與海,山與海就撫平了我那顆脆弱憂傷的心。
信仰撼動山河

在我對佛法一知半解之前,我是以儒家思想和西方哲學在思索人生種種問題,我總會在某個關鍵點上,百思不解,而跳脫不出人我是非的困境裡。

在深入緣起性空與唯識理論之後,對於自己的起心動念,與外在各種因緣條件促成的結果,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不再感到無力感與無助感。而懂得等待因緣,等待時機,創造因緣,創造機會,從被動到主動,從消極到積極,一步步建立踏實穩健的生活態度。

此時的我對於儒家思想和西方的哲學思想,能夠解決人生的疑惑,仍有些期待,直到我閱讀《星雲大師全集──懷古慨今》之後,我根本解決了那個最大的關鍵點,就是一個信仰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如此撼動山河,驚天動地。

當有一天,能夠放下了一切,我指的不是放下責任和承擔,而是放下世間的一切分別對待,如同山與海,每一個眾生在大自然的世界裡,沒有分別,一視同仁,就是全然的包容。
超越分別平等對待

父母對子女的愛,其實還是有分別,男與女,長與幼,君主對臣子還是有分別,賢與不肖,優與劣,所以必然衍生種種的怨恨與對立。

世間事,終有它的因緣條件,由不得人,能夠平息這顆不平的心,唯有自己。

回到事物的本質是沒有差別的,只是各種因緣條件,使得種種分別形成。

對每一個人來說,在某種因緣下,可能一無是處,換個時空,找到自己適合發揮的舞台,就會是個無可取代的人才。

有時候,是社會的價值觀,也是長久以來的階級意識,還有大眾普遍的認知,把自己囿限於小小的天地裡,不敢也不知道怎麼去改變自己。

佛法超越一切的對待,是讓我們從束縛中,解脫出來,而這樣的頓悟,是需要被教育,被啟發,甚至被鼓勵。

佛教講戒定慧,最起始的戒就是讓我們真正自由的開始,從內心建立一套規矩,是讓自己獲得最大的自由,這樣的見解看似矛盾,卻很真實。而接下來的定,是從戒來的,有了戒,這樣的定才能得到真正的禪定,因為禪定中,擁有最大的自由,再從禪定得到慧解,那種原來如此的心開意解,是從最大的自由裡產生的。

所以,在受到約束的規矩中,竟然能夠得到最大的自由,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當我們願意受制於外在世界時,反而得到內在世界的最大自由,因為在心的世界裡,是不受外在世界控制的,而一心想要控制外在世界的人,往往得不到內在世界的最大自由。

山與海的世界亦然,泯除一切的差別對待,如實地接受外在世界的運作,縮小自己,融入宇宙的大千世界裡,以心的視野去看待這個世間,那麼,我們所看見的這個世界就會不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香草植物:紫蘇花穗

  第一次見到紫蘇,是在一間寺院裡的庭園,也是在那間寺院的餐桌上,吃到了紫蘇,類似生菜沙拉。 紫蘇那濃郁的香氣,令人難以忘懷。 之後,我種過幾次紫蘇,但去年種植的紫蘇,卻是我第一次看見這麼美麗的紫蘇花穗,於是,記錄紫蘇花穗那動人的身影。 以下摘錄<紫蘇花穗閃亮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