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2023年4月12日
半夜醒來,躺在床上,睡不著覺。
起來,看見鬧鐘指著三點半,今天剛好休假,那就寫點文章,再睡覺吧!
人多,更孤獨
隨著工作環境和義工朋友日漸熟悉,我竟然開始感到孤獨。
孤獨,是因為日子越來越忙碌,跟自己對話的時間越來越少,可以獨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對我而言,陪伴自己的心靈世界,比跟外界的人際互動,更能讓我感到滿足。
人與人之間,真正能夠深入交談的朋友,不多。多半的談話都覺得彼此是陌生的,能夠進入內在心靈,相互了解,懂得自己的人,真的不多。
法師曾經跟我說,別以為出家人就沒有人事的困擾,人與人之間講的就是因緣,有的人投緣,不必多說,都能明白對方的心思;有的人話不投機,一開口就覺得對不上話;有的人很難相處,就算想要好好說句話,都覺得溝通困難。就算是有修行,想不衝突,也難。
但這就是世間的實相,勉強不來。
常常,就是跟誰比較能說心裡話;跟誰就是一說話,就懶得再說,只能保持客套,有點距離,以免碰撞。
不得不相信,人與人之間,靠的是緣份,很多時候,都是勉強不來的。關係不是靠努力培養就能建立的,緣份是關鍵。當然隨著自己心境的改變,也會影響彼此的關係,因此,心靈成長也是關係維繫的重要因素。
好聚好散
前幾天,和一位義工朋友談及自己的離婚。在這裡,多半是夫妻共修。我也不想掩飾,就是離婚了。
當然,中國人勸和不勸離。可是,在佛門,理解因緣是不可逆的,所以,不覺得離婚是什麼見不得光的事。只要好聚好散,不要再把這一世的怨恨,留到下一世再糾纏不清,就是最好的結局,相互祝福,相信會有更合適的對象,而忘掉過去。
佛法會讓人自我覺察,也是導致婚姻關係走向更好或分離的要素之一。婚姻是眾多因緣的結合,往往分合之間,是說不清的。
從一開始,我們的結合就不被看好,當時的我太恐懼了,就是需要有個人保護我,而看到對方,也需要有人去關心,就這樣結合在一起,當然是談不上心靈,就是現實世界裡,彼此滿足對方的需要罷了。
當然,相由心生,我們兩個人自然是沒有夫妻臉,一點都不像,是兩個世界的人,每個人都說是我欠他的,該還清了吧!
或許,他認為是欠我的,因為我沒有幫他功成名就,得到他想要過的生活。認為他付出多於得到。
這就是不適合的人在一起,只會彼此傷害,相互計較,就是很難無怨無悔,心甘情願,而充滿怨懟。既然這樣,那就果斷分手吧!各自追尋自己的一片天,找到合適的人,人生才能真正幸福。
其實,我會走入婚姻,不就是被需要與需要的渴望嗎?這不是真正的愛情,最後有這樣的結果,也是必然的,不必感到意外。
一開始就做了錯誤的決定,當這個被需要與需要不存在的時候,就會感到是一種心理的負擔,剩下的只是習慣,不再快樂,讓人筋疲力盡而已。
愛,才是婚姻可以持久的因素,而不是需要。
檢視彼此的關係是建立在需要,還是愛,就能清楚確認這段關係能否可以長久走下去。
而愛是緣份,自然生成的,勉強不來的,不可能隨著時間而沖淡,如酒釀,時日更久,更醇更香。真正的愛是無懼風雨的摧折,是在艱難的環境中,越發堅固。
就像是多年的老友,幾十年不見面,見了面,依然熟悉而愉快。
那是一種感覺,不是理智,沒有理由,沒有條件,就是舒服,就是投緣,就是想念,就是不需要過多的言語,都能意會。
親人、朋友亦是如此,情感就是這麼回事,放諸四海皆準。
大自然的陪伴
每天來義工服務的人,都不一樣。這麼多的義工之中,只有一位能夠和我深談,什麼都能分享,包括自己的心情、感情、家庭背景、生活故事,甚至秘密,點點滴滴都是。她和另一半退休後,安排一週一天的固定時間,一起來這裡服務,她笑著跟另一半說,平日是屬於他的,只有這一天她是屬於我的。我們兩個人利用空閒的時間,說悄悄話,分享彼此的生活,挺開心的。
而有的義工,和我是連一句話都談不上來,就是一起做事,互相合作,彼此協調,如此而已。算是工作上的夥伴,不算是朋友。就是大夥一起聊天,談公事、吃的、用的,就是沒有心靈的分享。
但是,再怎麼親密的朋友,還是比不上一個人靜靜地坐著。
感到最放鬆的時刻,不是跟人說話,而是工作累了,坐在椅子上,看著那一片的竹子,聽著風吹竹聲,嘎嘎作響,享受大自然無言的陪伴。
大自然總是輕易進入我的心靈世界,看著竹子,看著天,看著雲,看著樹,看著美景如畫。不說話,只是靜靜地看著,真的比跟人說話,更能得到心靈的平靜。
越多人的時候,越覺得孤獨。只有一個人靜靜地看著遠山,看著大自然的傑作,才不覺得孤獨,而感到心靈富足。
神奇的大自然,好像永遠都懂得我的心,那是心靈的對話,不是言語所能形容的。
哪裡跌倒就哪裡發願
有一天,法師跟我說,人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發願,就是成就佛國淨土的願力。如《地藏經》的地藏王菩薩。
我想了想,這一生,走得最辛苦的就是情感這條路,不管是親情、友情、愛情,還是婚姻,都充滿傷痕。
那我就建立一個情傷心靈收容所,讓那些受過情傷的人,走進來我建立的佛國淨土,獲得療癒,擁有愛,而不是渴望被需要與需要的滿足,卻讓自己在婚姻中,相互折磨,讓並不相愛的兩個人,能夠覺醒,從被需要與需要的錯誤關係裡,重新找到被愛與愛的幸福。
雖說要從愛自己開始,才有愛他人的力量。但沒有被愛的感受,未曾被愛的人,是不懂得什麼是愛,都是在被需要與需要中,誤以為這就是愛,而遍體鱗傷,像這樣的人,又如何懂得愛自己呢?
先被愛,才能談愛。
我想要建立的佛國淨土,是先給予愛,再愛自己,然後再去愛別人。
就像一顆顆種子,經由愛的露水澆灌,慢慢長大,成為一棵大樹,這棵大樹就能愛自己,就能給予他人愛的能量。
於是,我建造的佛國淨土就是一片愛的森林,每個走進愛的森林裡的人,都能找到一棵自己喜歡的樹,坐在樹下,享受大樹給予的愛,可以放鬆地在樹下乘涼,或是睡覺。
然後,帶著滿滿的愛的能量,開始愛自己。當自己擁有足夠的愛,就是自己心靈世界的那顆種子發芽,長成大樹,就能成為他人愛的療癒休息站。在大樹下充滿愛的電力,療癒傷口,人生就能再出發。
為什麼我會想要建立這樣的佛國淨土?
因為我就是從這裡跌倒,失去了所有的力量,一直爬不起來的人。在被需要與需要裡,想要找到愛,卻失敗了,才明白愛是愛,需要是需要,這是完全不一樣的。
人的能量來自愛,並不是需要。
為了需要而結合,會痛苦;因為愛而結合,會幸福。
所以,我的佛國淨土只有愛,給予愛,就能讓人得到能量。
為什麼我會選擇種下一片愛的森林呢?
因為大自然能夠療癒每個人的心靈世界,大自然是充滿愛的能量,陪伴著每一位孤獨的人,感受到大自然無私的愛,平等、自在、和諧、寧靜的感受,洗滌這世間紛紛擾擾所帶來的疲憊不堪。
因此,我現在只有一枝筆,那就以文字播種,種下一片愛的森林,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愛之能量,讓這顆心,好好休息,在大樹無用的文字裡,可以乘涼、睡覺,感受到被愛之後,便能愛自己,也就能愛他人。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