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2022年11月26日
長久以來,研究西方心理學對我產生很大的影響,也讓我一直在情緒裡打轉,莊子直接就破解了。現在讀《莊子》,就是兩個我的存在,所以,自己就能處理。
我比較容易理解《莊子》,佛法領悟仍有待加強,應該跟印度思想不同於中國思想,有很大的關係吧!
不過,透過莊子先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慢慢調整到不執著的狀況,再來重讀唯識學和中觀理論,應該會有很大的進步。
2022年10月6日第一次感受到情緒和想法是串連在一起的。
想法把情緒不斷強化,然後,想法取代了情緒,根本不覺得自己有情緒,而是有想法。
於是,我回到情緒,感受情緒,想法和情緒就消失了。
自從生活陷入困境之後,壓力一直催促我不斷工作,如果不是生病,完全走不出去,我真的沒有時間去處理情緒,我只有生活的壓力,而且我以為只要不去理它,情緒就會消失,我去在意情緒,情緒反而干擾我。
但是,我這樣做,表面上沒有情緒,身邊的人卻覺得我有很強的情緒,我應該學會情緒管理,我聽了覺得怎麼可能,我還是埋頭在工作上,更加不去理會我的情緒,我認為那是別人的錯覺。然而,我卻不斷出錯,注意力無法集中,遺忘,和人爭執,種種問題一一浮現。
這時候的我,仍然採取一貫不理不睬壓抑情緒的方式,繼續每天十幾個小時,強迫自己努力工作,把事情做好,但我怎麼可能把事情做好呢?
這兩年,生病把我關在家裡,我才能獨處而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這對我來說,表達情緒是多麼困難的事,接納情緒又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可是走過來了,才發現情緒隨時都有。
高興、快樂的情緒,別人舒服;悲傷、痛苦的情緒,別人厭惡。所以,我們就學會了批判情緒,給它好壞之分別。
現在,我要學習的是,所有的情緒都是我身心健康的一部分,不再用大腦去定義它,只需要感受它,接受它就好。
善惡好壞的評斷,都會強迫我們否定自己的情緒,用大腦去控制情緒,讓自己身心受到傷害,最後只能生病來抗議。
做自己,愛自己,允許自己有情緒,才能保護自己,同時也是對別人最好的方式。
情緒是一種能量,不可能否定它的存在。
但回到情緒的最初,就是喜怒哀樂,不摻雜過往的創傷所產生的過度反應。
情緒不難處理,困難的是跟情緒糾結的想法,所導致的種種無意識的激烈反應,才是我們需要去處理的背後故事。
可是,很多故事又是自己強加想像來的,所以,獨處,在不受打擾的自我覺察時,才比較容易回到情緒的最純粹,就像孩子天真的模樣。
喜怒哀樂不加掩飾,這樣的覺察,不是要我們表現於外,像個孩子。而是在內心感受最純真的自己,丟掉包袱,放下二元對立,就是接受自己的所有情緒,無關善惡好壞。
平靜並不是不去理會外界的事物,活在自己的世界,這是逃避。
年輕時,我勇於嘗試,卻跌落馬下,從此,恐懼謹慎,害怕再傷害到別人。但是,這樣的怯懦,沒有感到平靜,而是畏縮,否定自己。
一個人要突破心理的障礙,是很困難的。因為糾結在心裡的種種束縛,才是無法往下走的原因。
我很幸運的是,努力於外在所有的事物,都失敗了,我才能回到內心,面對自己的情緒。
如果我輕易地獲得了外在的滿足,而沈迷其中。假設我很快就從谷底爬出,又有了金錢和物質的擁有,我就無法察覺自己的心。
我的生命必須在放下了外在和物質的追求,才能真正感到內在的豐富。
現今社會上,很多的享受都是建立在物質的滿足,讓人誤以為得到了金錢,就可以獲得滿足。
於是豪宅、名車、名牌,建構了這個世界的價值,一個人反其道而行,便成了異類,不合群,也只好跟著一起追求遙不可及的享受,生命便浪費在沒有價值的事物上。
從小,我就喜歡大自然,或許是父親在國營機構,以前的薪水不多,但都會辦郊外旅遊,全家去風景區玩,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我父親本身就喜歡登山,爬高山峻嶺,享受大自然的洗禮。我體弱多病,就只能到風景區玩。
我原本就是清心寡欲的人,但我有企圖心,就是想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所以,我仍然努力學習,我不會做獨善其身的人,我依然選擇兼善天下。就算在窘困的生活中,我也不會改變心意。
所以,了解情緒,接納情緒,我就能不受干擾,而能保持平靜,繼續做我想要完成的理想。
雖然我曾經被打擊到失去了信心,懷疑人生。如今我不再追求完美,而是感恩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事物,讓我體會酸甜苦辣的滋味,更懂得人生的意義,更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
放下對物質的追求,就會發現內在的世界,豐富而美好。
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內在的富足會讓我們再度開心起來。發現金錢滿足不了的富足,本來就在我們心中。
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寫給未來的自己:緣生緣滅,擁有時珍惜,失去時放下
發佈於 2024/11/29 有朋友跟我說,我無家可歸,但活得快樂而自在。現在的她是有家歸不得,比我還要淒慘。 十多年來,父母相繼離世後,娘家的房子被弟弟賣掉,家就散了,姊弟們各自生活,都沒有連繫,自從離了婚,我就是一個人,獨立而自由。 而她的兄弟姊妹不再...
-
寫於2023年10月10日 最近,大腦生病了,自律神經失調,不得不以園藝治療來療癒自己。 一開始,主管還是希望我能夠協助內部工作,但是,我的大腦經由園藝治療,改善很多,我實在需要持續做園藝治療來康復。 我不想要依賴拐杖,我希望訓練自己的體能,透過園藝治療,讓我的手腳靈活,達到身...
-
寫於2023年1月15日 同樣都是15日。 去年7月15日,第一次分離。 今年1月15日,第二次分離。 剛好經過了半年,這到底是什麼緣由,我並不清楚。不過,我覺得把事情問清楚,是最好的結果,至少不要猜疑。假設我不明白你在想什麼,我卻仍然記著那個約定,而繼續執行我的使命,那我不是在...
-
寫於2023年2月10日 一張空白的紙 沾上了墨水 一筆一筆畫下了 那來自 屋外的芭蕉樹 想起李清照的 <窗前誰種芭蕉樹> 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一張空白的紙 拿起了彩色筆 一筆一筆畫下了 那來自 黃土地的白楊樹 參天高聳,屹立不搖 只要有黃土,就有它 生命力強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