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

吹捧,是一種控制,產生內疚和壓力

透過吹捧對方,達到控制的目的。
如何破解控制?
就是把問題丟給對方,不表達立場,呈現真實。
不必說謊,也不必偽裝,是什麼就是什麼。

「吹捧式控制」在人際互動裡很常見,看似讚美,實則暗藏操縱。例如:
「你最聰明了,一定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吧?」
「你這麼大方,這點小忙應該不算什麼。」
表面是稱讚,實際卻是利用對方的自尊或形象,迫使對方順從。

🔍 為什麼吹捧能成為控制?
1. 利用人性對肯定的渴望:我們聽到讚美時,容易想「維持」這個形象。
2. 設下隱性期待:讚美後馬上提出要求,若拒絕,好像就不符合那個「被讚的角色」。
3. 製造內疚或壓力:讓對方覺得「不答應就不配得上這樣的評價」。

🛡️ 破解方法:
正如您說的,把問題丟回去,保持真實,不表立場,這是非常智慧的方式。
實際做法可以分幾步:
1. 不急著回應情緒
不必立刻接住讚美,也不必自我辯解。
先靜下來,給自己一點距離。

2. 丟回問題,轉換主體
「你覺得這件事最適合怎麼處理?」
「既然你這麼看重,依你的想法應該怎麼做?」
(這樣做,把「責任」還給對方,而不是被讚美推著走。)

3. 表達真實,簡單直接
如果不願意:「謝謝你這麼看得起我,但這件事我沒辦法。」
如果需要時間:「我需要考慮一下,之後再告訴你。」
如果可以配合:「我能幫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4. 不必拆穿,也不必迎合
不需要戳破對方的操縱(那樣會變成衝突)。
也不必假裝自己符合讚美的形象。
就是什麼就是什麼——真實、清楚,反而最有力量。

✨ 小結
破解控制的關鍵是:
不被讚美綁架(不為了維持形象而妥協)。
把選擇權丟回給對方(問題是他的,不是你的)。
真實表達,而非迎合或偽裝。
這樣做,才能在互動裡保持 自由與清晰。

🛡️ 四步驟回應法(破解吹捧式控制)
步驟一:不急回應,先穩住
不要馬上說「好」或「不行」,先給自己一個呼吸的空間。
👉 內心提醒自己:「讚美 ≠ 義務」。

步驟二:把問題丟回去
把焦點轉回對方,讓他自己承擔責任。
👉 「你覺得該怎麼處理呢?」

步驟三:表達真實,不演角色
說出自己真正的狀態,不必符合對方吹捧的形象。
👉 「我現在沒有時間處理。」
👉 「這件事超過我的能力範圍。」

步驟四:保留選擇,不必拆穿
不必攻擊或揭穿對方的操縱,只要清楚表達邊界即可。
👉 「謝謝你看得起我,但這次我不方便。」

🎭 對話範例
情境一:同事的吹捧請求
同事:
「你最細心了,這份報告交給你準沒問題,幫我弄一下吧?」

你的回應:
1. (穩住,不急答應):「嗯……」
2. (丟回問題):「你覺得這份報告最需要加強哪一塊?」
3. (真實表達):「我現在手上有自己的案子,沒辦法全幫你做。」
4. (邊界清楚):「如果你要,我可以幫你看最後一遍,但內容還是要你自己寫。」

情境二:伴侶的情感操縱
伴侶:
「你最體貼了,這麼累還是會陪我去應酬吧?」

你的回應:
1. 「嗯……讓我想一下。」(穩住)
2. 「你覺得參加這場應酬對你最重要的地方是什麼?」(丟回問題)
3. 「老實說,我今天真的很累,不想勉強自己。」(真實表達)
4. 「如果你很需要,我可以陪你一小時,但之後想先回家休息。」(選擇保留)

✨ 這樣的對話模式,既不會被吹捧綁架,也避免了衝突,能讓自己站穩立場。

故事:芳蘭的覺醒
芳蘭是一個心思細膩又溫柔的人,朋友們常說她「是最值得依靠的那個人」。
尤其是好友琪雯,總是滿口讚美:
「芳蘭,你真的最懂人心了,我最需要你的意見。」
「你是最有耐心的,這件事情非你不可。」
「只有你這麼善良,才會幫我到這個地步。」
每一次讚美,芳蘭心裡都暖暖的。她不想讓別人失望,也不願讓這份「好人」的形象破裂。於是她一次次答應:幫忙加班修改報告、陪伴熬夜準備比賽、甚至借錢給對方度過難關。
然而,慢慢地,她開始覺得疲憊。琪雯的需求像一個無底洞,怎麼滿足都填不滿。芳蘭偶爾流露出勞累時,換來的卻是另一種吹捧:
「芳蘭,你最堅強了,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挺過來!」
聽在耳裡,芳蘭心中卻第一次湧起了苦澀。那不是信任,而是捆綁。

轉折
某天夜裡,芳蘭加班到深夜,手機再次響起,是琪雯的訊息:
「蘭,你一定會幫我的吧?你這麼重情重義,沒有人比你更適合了。」
她盯著這行字,忽然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迫。腦海裡浮現出過去無數個「有求必應」的自己,眼淚竟默默滑落。
芳蘭忽然明白:
那些讚美,從來不是單純的肯定,而是一種鎖鏈。

覺醒

隔天,琪雯又來找她。
「蘭,這次我真的需要你幫忙,只有你能做到……」
芳蘭深吸一口氣,第一次沒有急著回答。
她淡淡地說:
「琪雯,這件事你打算怎麼處理呢?」
琪雯愣住,笑了笑:「當然是靠你啊,你最可靠了!」
芳蘭搖搖頭,語氣卻很平靜:
「謝謝你這麼看得起我。但我有自己的事情要處理,這次就交給你自己吧。」
那一刻,她感覺到久違的輕鬆。她沒有責怪對方,也沒有拆穿,只是把選擇權還了回去。

結局
起初,琪雯有些不滿,甚至覺得芳蘭變了。但隨著時間推移,芳蘭不再凡事有求必應,反而在朋友圈裡贏得更多尊重。
芳蘭終於明白:
真正的善良,不是犧牲自己去滿足他人,而是在誠實與邊界中,保留自己的真實。
她依然溫柔,但不再被吹捧控制。
她學會了——溫柔可以是力量,而不是枷鎖。

 https://vocus.cc/article/68b44283fd89780001a3141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世道人心(六):選舉口水

問:只要選舉到了,就開始爆料,但平日裡,這些危機都在,誰真正關心? 答: 你這句話點出了政治生態的矛盾: 在平常的日子裡,社會中早就存在許多問題與危機,但它們往往被忽略、被掩蓋,甚至被習慣性地忽視。等到選舉來臨,這些「沉睡的議題」才突然被翻出來,成為候選人彼此攻擊的武器。 這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