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米油鹽中靜靜呼吸,
每個當下,都是一扇通往靈性的門。
古文曰:「聖人無常師,日取一善,日去一惡;日省其過,日進其德。」
——《呂氏春秋·修行》
白話解釋:
聖人不拘泥於形式與偶像,而是在日常中不斷學習與修正;一日一善,一日一省,乃是深藏光芒的修行。
從疲憊的循環到一種覺知
我們總以為,修行需登高入靜,遠離塵世喧囂。
卻不知,真正的覺悟,藏在最瑣碎的每一刻裡:早晨的備餐,傍晚的洗碗,忍住怒氣的瞬間,放下執著的一念。
一念轉,煩憂即成清明;一心敬,凡事皆是禮敬。
故事:九層塔炒蛋,讓我記起母親的光
雅潔離婚那年,帶著兩歲的女兒搬進小套房,生活清苦,每日如戰場般重複。
有天,她整理母親留下的舊紙箱,赫然發現一盆枯黃的九層塔——母親生前常在廚房窗台種著,用來炒蛋、煮麵、做三杯雞。
她小心翼翼地將九層塔移至陽台,澆了些水,不抱希望。幾日後,竟冒出嫩綠的芽。她看著葉片發亮的油光,忽然覺得,那不只是植物,而是母親的溫柔仍在。
那晚,她破天荒買了雞蛋,學母親的樣子,打三顆蛋,加鹽,炒至半熟,撒入剛摘的九層塔。香氣在小廚房裡氤氳升起,女兒吃得津津有味,她一邊擦汗一邊笑了。
那一刻她想:「或許,生活並不必如此沉重。只要用心,每一餐,都能照見一絲光。」
從此,雅潔每天澆花、煮飯、收拾小屋,雖仍貧困,卻心安。
九層塔在陽台上長得茂盛,她漸漸會做九層塔炒蛋、九層塔煮泡麵、九層塔煎餅,甚至三杯豆乾,每道菜都成為她和女兒間的日常祝福。
小結:修行無他,即在眼前
《菜根譚》有云:「細嚼飯菜滋味長,閒看庭前草色新。」
靜心做飯,清掃屋子,陪伴孩子,都是修行。
你若心存敬意,凡事皆成光明。
https://vocus.cc/article/681ea524fd897800013acd7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