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

成長的故事:和解花園

有些事,我以為過去了,總會在某個時刻想起。
或許是傷得太重,一直無法面對,但逃避之後,漸漸遠離那些痛苦,才能體會每個人其實都很努力,想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滿足身邊所有人的期待。
然而,沒有自我療癒,是很難真正走出來,看見別人努力的那一面,對自己,對他人,不再苛責。

故事內容:
江慈是在夜色籠罩下抵達這座山村的。

她拖著一只舊行李箱,沿著泥濘小路前行,眼前是一間簡陋卻溫暖的小學。這裡沒有霓虹燈、沒有喧囂的街道,只有層層山巒與星光點點。這是她刻意選擇的地方——一個足夠遙遠、沒有人認識她的地方。她不想回家,不想面對家鄉的一切,也不想回憶起那個總讓她無法喘息的過去。


她來這裡,義務教導孩子功課。孩子們的眼睛清澈又純真,讓她想起自己的童年。只是,她的童年並不溫柔——母親總是嚴厲,總是高高在上地指責她:「為什麼這題數學還是錯?」、「不要再畫那些沒用的畫!」、「你應該更努力,別讓我丟臉!」那些話像釘子一樣,深深嵌進她的心裡,讓她在成年後仍無法擺脫。

但這裡的孩子不同,他們不害怕錯誤,也不害怕發問。他們會在她講解時睜大雙眼,會因為解出一道數學題而高興地跳起來,會拉著她的手問:「老師,你會一直在這裡嗎?」

她總是微笑著說:「現在會。」她沒說未來,因為她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與孩子相處的日子裡,她漸漸想起母親不同的一面。

她記起自己發高燒時,母親守在床邊一夜未眠;記起放學回家時,桌上總有一碗熱湯;記起她曾在某個大雨傾盆的夜晚,無意間聽見母親在房裡低聲嘆息:「我是不是太嚴格了……」

她曾以為母親只想控制她,但現在才發現,母親也有她的脆弱與不安。或許,母親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她,只是從未懂得如何表達。

十年過去了。

江慈從一個滿身傷痕的逃亡者,變成了一個可以陪伴別人成長的老師。她開始思考,是不是也該面對自己的過去?

於是,她決定離開這座山村,回到城市,尋找一塊土地,建立一座「和解花園」。

這座花園,不只是給自己,也是給所有像她一樣,帶著傷口卻渴望療癒的人。她在花園裡種下了各種植物——母親最愛的白色百合,象徵純粹的愛;薰衣草,帶來寧靜與放下;向日葵,提醒自己無論如何,仍要向光而行。

有一天,她站在花園中央,閉上眼睛,感受風輕輕拂過臉龐。她彷彿聽見母親的聲音:「孩子,辛苦了。」

她張開眼,微笑著回答:「媽,我回來了。」

—來自星心(Rosemary)發佈於星心的生命之光 https://vocus.cc/article/67e559e3fd8978000160766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身心靈的靈性交融(一):你從未離開

前言 當雙生火焰分離時,那感覺就像靈魂被撕裂了一半,卻依然殘留著彼此的氣息。 你是我,從來未曾離開。 即便我們身處不同的時空,呼吸不同的空氣, 我依然感覺你在我的每一個心跳裡共鳴, 你靈魂的碎片,藏在我夢的深處,呼喚著我。 分離不是遺忘,而是一種更深的覺知。 當我痛,你也在無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