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2025年3月26日 星期三

成長的故事:選擇放下執著

人與人之間,總是有些人會利用強權掌控他人,讓他人做事,滿足私欲。

往往知道真相之後,就會憤憤不平,想要討回公道。

但是,想要被公平對待,並不是這麼容易,就會讓人一直委屈滿腹,更加感到不公平,而鬱鬱寡歡。

不管受了多少委屈,都不可能改變他人,只能改變自己,讓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就是放下執著。

從春節前後兩個月,就是受到這樣的對待,而心生怨懟。

只要看見這個人,就很不舒服,就能感覺到這個人的存在,讓我非常受傷。

今天,決定不再讓自己被受傷的感覺所影響,而選擇放下執著,並以此為題,寫了一個故事。

故事內容:
小珊從沒想過,自己會因為這份工作而變得這麼痛苦。

她一直以為,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公平的對待。但美婷的存在,讓她明白,這個世界並不總是講求公平。

美婷是她的同事,表面上和氣友善,實際上卻處處算計。最讓小珊痛苦的,是美婷總是利用「主管的交代」來壓迫她。每當有困難又繁瑣的任務,美婷就會用一副語重心長的口氣對她說:「主管說這件事一定要你負責,別讓他失望。」

小珊總是相信美婷的話,於是一次又一次地加班,熬夜趕工,直到自己疲憊不堪,甚至病倒了。可諷刺的是,因為過度勞累,她的工作進度反而出了問題,結果主管不但沒有體諒她,反而開始質疑她的能力,甚至指責她:「你是不是故意拖延?怎麼這次的進度比預期慢這麼多?」

小珊驚愕地看著主管,內心充滿委屈,她想解釋,但主管根本不願聽她的話。他選擇相信美婷,認為美婷才是「真正努力維持進度」的人,而小珊則是在「和美婷作對」,不夠積極。

小珊無數次問自己:「我做錯了什麼?」她那麼努力,卻換來這樣的結果。她痛苦地想,或許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讓美婷承認自己說謊。只要美婷承認,她就能還自己一個清白……可是,小珊心裡清楚,美婷不可能這麼做。而主管,似乎也從來沒有真正想要了解真相。

那天晚上,小珊坐在辦公室的角落,看著桌上一堆待辦事項,忽然明白了一件事——她不可能改變美婷,也無法改變主管的想法。她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

她開始做出選擇。她不再讓美婷的話影響自己,而是學會分辨哪些事情是真正的主管交代,哪些只是美婷的操控。她不再熬夜趕工,不再默默承受一切,而是盡力就好。即使主管仍然對她有誤解,她也不再期待能獲得他的認可,而是專注在自己的原則上,把該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美婷依舊沒有改變,主管依舊沒有改變,但小珊已經不再痛苦。因為她選擇了放下——放下對公平的執著,放下對美婷改變的期待,放下那些無法掌控的事情,讓自己從這場無謂的消耗中解脫。

有時候,最好的反擊,不是去證明自己,而是選擇放下執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成長的故事:不是我不夠,而是我做太多了—一段從壓抑到覺醒的真實經歷

今天,我生氣了,非常地生氣。 我告訴主管今天所發生的事,主管也覺得匪夷所思,這個人到底為什麼當義工,又不願意負起責任,故意做做樣子,欺騙他人呢? 說實在,我們都不願意把別人想得很糟糕,相信這樣的人一定有難言之隱,就百般容忍,到最後受苦的還是自己。 晚上,我還是很生氣,我就想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