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成長的故事:越在乎就越生氣,越放下就越平靜

故事內容:
婚後的日子,莉玲的心總是懸著。她愛丈夫,關心他的每一個舉動,卻也因此變得敏感易怒。

「你為什麼又這麼晚回來?」她站在門口,皺著眉頭質問。

「公司有點事耽擱了。」丈夫脫下外套,語氣平淡。

「什麼事這麼重要?你是不是根本不想回家?」

丈夫沉默著,換了鞋,走進浴室。莉玲氣得摔上門,心裡憋著一股無名火。

她的怨氣越來越多,數落的話也越來越頻繁。丈夫的手機響了,她懷疑他是不是對她有所隱瞞;他加班,她懷疑他是不是不想見到她;就連他吃飯時沒和她多說幾句話,她都會忍不住酸他:「是不是跟同事聊天比較開心?」

漸漸地,丈夫話少了,眼神裡多了一絲疲憊。他不再主動與她分享工作,也不再解釋自己的行程。家裡的空氣,變得沉悶而冷漠。

有一天,莉玲在鏡子前看見自己,眉頭緊鎖,眼裡滿是不滿,她忽然愣住了——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婚姻嗎?

她開始尋找出口,於是參加了繪本創作課程,學習用畫筆表達內心的情感。她發現,故事裡的角色有喜怒哀樂,但她卻只剩下憤怒。於是,她嘗試學習手工編織,一針一線地編織圍巾,讓自己專注於當下的寧靜。她還在陽台上種植香草植物,每天澆水,看著嫩葉慢慢長大,感受生命的變化。

日子過得充實了,心也平靜了。她不再執著於丈夫幾點回家,不再急於從他身上獲得回應。她開始享受自己的時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然而,當莉玲改變了,丈夫卻沒跟上她的腳步。他依舊日復一日地過著相同的生活,回家看到她畫畫、編織、整理植物時,總是皺起眉頭:「妳這些東西能當飯吃嗎?」

「這些讓我開心,不行嗎?」莉玲微笑著回應。

「妳不是應該把心思放在家裡嗎?我賺錢回來,妳就該做好妻子的本分,而不是去追什麼夢想!」他的語氣裡帶著不耐。

莉玲愣住了,她以為自己的快樂能讓家裡變得輕盈一些,卻沒想到,丈夫只希望她回到從前,回到那個圍著他轉、對他滿懷期待,卻又時常失望的女人。

「可是,我已經不想回到過去了。」她輕聲說。

丈夫冷笑:「所以妳現在翅膀硬了,不想聽我的話了,是嗎?」

「我只是想好好過我自己的人生。」

這句話,讓丈夫徹底怒了。他大聲吼道:「如果妳這麼不聽話,那就離婚吧!」

話一出口,空氣凝結。

莉玲怔怔地看著他,然後,緩緩地笑了。

原來,這句話並沒有她想像中的可怕。相反地,她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盈,如釋重負。

「好。」她輕輕地回答。

這一次,她沒有再哭鬧,沒有再憤怒,而是平靜地收拾自己的行李,整理自己的作品,把那些她親手種下的香草分給了朋友。她沒有挽留,也沒有遲疑。

當最後一箱東西搬上車時,莉玲回頭看了一眼曾經的家。

「妳真的要這樣走?」丈夫站在門口,語氣裡帶著一絲動搖。

「我只是想,去過我真正想要的生活。」她微笑,眼神透亮。

她帶著夢想離開了,沒有遺憾,沒有害怕,只有對未來的期待。

這一天,陽光正好,風輕輕地吹拂著,她深吸一口氣,感受到自由的氣息。

她知道,自己的光采,才剛剛開始。
—來自星心(Rosemary)發佈於星心的生命之光 https://vocus.cc/article/67e9e2eefd897800014cb0d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療癒書籍出版計畫:77道通往內在自由的光之門

問: 構思一本故事書或療癒書籍,寫過愛的故事、成長的故事、花田故事、電影體悟、雙生火焰等不同的主題,以不同主題集結一本書,還是不同主題集結不同的書。 答: 你希望讀者在翻完書後的感覺是「被療癒與充滿能量」,還是「像完成一場旅程與蛻變」?這個答案可以幫你決定用一本集結,還是一系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