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2024年6月2日 星期日

平常心,依循自然的規律

有人說:我既然這麼喜歡花草,為什麼不去找這方面的工作呢?

我回答說:因為愛花草,我更加不可能去做這方面的工作。

違背自然的事,是顛倒人生的現象。

其實當我們看見繁花盛開的美景,未必是喜悅的,那是人工努力的結果,刻意而為的。

我感受得到植物的無可奈何,那是生命中不得不的妥協。

植物付出一切,未必能得到同等的回饋,當世間的一切都是為我們所用,為我們所丟棄的時候,我們的心是多麼殘忍,但有多少人能夠體會到呢?


我們常常會發現:

生命有時候,並不是我們所以為的,當我們順遂的時候,會以為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當我們不順遂的時候,我們以為走在錯誤的道路上。

所以,往往我們會做了錯誤的決定。

我們的內在一定要有一個堅實的信仰,未必是宗教信仰,而是很清楚的明白,很多的事物有一種規律。

我們如果看古聖先賢的人生哲學,我們就會理解這個世間,有一些自然的規律所在,我們不能違背自然的規律。

這個世間現在會變得這麼混亂,是因為我們人為想要去掌控,然後想要去改變,產生了很多不可預知的災難,我們現在每個人都在承受著這樣的一個災難,我們需要開始去理解明白,體悟到這個自然規律,但是我們常常還以宗教信仰呈現出來的表相去執著,那也是很可惜的。

修行修的就是這顆心,當我們違背了我們的心靈世界,我們漠視我們心中的覺知,我們就會離真理越來越遠。


大樹無用——podcast
第五十一集平常心
Podcast Episode · 大樹無用 · 06/02/2024 · 5m



YouTube影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一個人是否值得信任,請看他做了什麼,而不是說了什麼

話未必是真的,看懂一個人的個性,才能和平相處。 有些人賭氣,說了反話,是情緒在作怪。其實,個性決定他的行為,往往答應幫忙的人,未必會幫忙,說不幫忙的人,反而會幫忙,這就是個性使然。 有的人性格很彆扭,表面和氣,非常樂意助人,卻私底下,完全依照自己的性格行事,事情常常出乎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