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剪自己的頭髮,求道的過程

自從疫情足不出戶,就開始學著自己剪頭髮,剪出自己喜歡的髮型,清湯掛麵加長型,前短後長,自然捲的髮質就會讓頭髮自動向內捲,自然成型。

如果頭髮剪齊,整個人看起來會比較呆板,所以,我會打層次,層次在內,留下部分長髮覆蓋於外,這樣一來,層次的雜亂參差,就會被掩蓋在內,而且頭髮不會顯得太厚。

疫情時,沒人看,就能不斷練習,當我剪習慣了,找到適合自己的髮型,自己覺得該剪髮,同時也能放輕鬆的時候,就跟著感覺走,剪出來的髮型,自己滿意,別人看了也喜歡。

相信自己的感覺,往往感覺會比想法更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今天一早起床,就開始剪頭髮,剪完頭髮,整個人都神清氣爽起來。

越來越覺得,對自己滿意,別人也會同樣對待我們。過度批判自己,覺得別人永遠比自己做得好,就很難建立自信心。

自信心,不是事事求完美,而是懂得欣賞自己,接納自己的優缺點。

我剪的頭髮並不完美,但我享受剪髮的過程,也對剪完的頭髮,感到滿意,這就夠了。

今天休假,抽空看蔡璧名老師的《莊子,從心開始》,讀到求道的過程。

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往上提升。

從自己臨摹—自己背誦—親眼見證—親自感受—體悟詩歌—進入深遠幽寂的心境

談到親眼見證,蔡老師以她個人經驗,看到醫書講到的鹿角補陽,龜板滋陰,親自見證到烏龜都是躲在角落,角落為陰,所以滋陰。

傳統醫學認為人的情緒和心神、精、氣、血、肌肉、骨骼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會互相牽動,互相影響。

情緒紛亂就會導致疾病,情緒調整,疾病就會好轉。

人會走向求道之路,通常是因為生命中遇到了難解的困頓和攪擾,覺得太累了,或是太傷了,才會尋求如何放下執著,如何看淡的良方?

心身安寧,是歷經苦難,才能真正珍惜平淡的滋味。

圖片好像跟本文內容不合,其實,看畫在自己,不在作者,用心體會,就能洞徹心靈,獲得平靜。

新的月份,又可以使用Adobe firefly軟體。

我比較喜歡使用這個軟體,中文就能描述,可惜可利用點數太少。沒收入前,就先免費學習吧!

中文描述:平淡寧靜的景色
大樹無用——podcast
第四十九集剪自己的頭髮
第四十九集剪自己的頭髮
Podcast Episode · 大樹無用 · 05/05/2024 · 10m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7%AC%AC%E5%9B%9B%E5%8D%81%E4%B9%9D%E9%9B%86%E5%89%AA%E8%87%AA%E5%B7%B1%E7%9A%84%E9%A0%AD%E9%AB%AE/id1648864362?i=100065455526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夢見靈魂(三):無聲之處的呼喚

夢裡沒有聲音,卻有一道召喚直抵心深處。 在夢中,一切靜謐如初。 沒有鳥鳴,沒有風聲,甚至連心跳都彷彿停頓。 四周是無邊的蒼白霧靄,我彷彿飄浮在沒有邊界的空間裡,不知身在何處,也不知是醒是夢。 就在那片空無中,一道召喚自內而起,不帶語言,不需聲響,卻明確地穿透了我靈魂的最深處。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