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中文翻譯成英文,經AI解讀之後,好像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直接用英文語法表達,又是另外的結果,只是美術的專業用語,和一般文字的表達有所不同,這是我需要努力學習的地方。
年輕時,喜歡逛美術館、畫廊,與抽象派藝術家在畫作中,交心。
我天性害羞,習慣一個人沈思,就去閱讀相關的美術專業書籍,自己摸索,自己學習。
學佛後,心境轉變,從藝術欣賞轉向投入大自然,與植物對話。
但是,為了圖書出版編輯,學習用電腦設計封面和插畫,後來,接觸禪繞畫,就把這些圖像作為設計的元素,開始玩起設計來,越玩越有趣。社會也開始接受素人的表達方式,不會批判,而是鼓勵發展個人特色,就這樣,不知不覺就在非專業裡,自得其樂。
對我來說,作品都是跟著自己的心靈在走,沒有理論基礎,也沒有真正學習過,就是喜歡,就是做得開心。
當自己願意和內在對話,就更加覺得創作並不難,反正那是屬於我的心靈世界,別人不懂也可以,我不必在意別人怎麼看我,就是自然呈現真實的自己。
中文設計關鍵字
我使用的軟體是英文輸入,所以,不管我設定的內容是什麼,只要是使用中文字,結果就是自動形成中國畫作,跟我的描述無關。
插花的生成圖
設計插花,以背景及花、瓶器等元素,就能生成插花。下回再設計不同的流派,看看能產出什麼樣的作品來?
AI生成刺繡圖片
我一直喜歡刺繡的完成品,國高中家政課教過,之後,就沒有再碰過,但就是懷念,也曾經想要再去學刺繡,卻面臨經濟因素而無法實現。所以,就設定刺繡,用AI生成圖片,來重溫一下。
第1張比較明顯呈現刺繡的質感,也是設定的元素比較簡單。
我覺得透過設定多一些元素,畫面就會比較有故事的感覺。
自從大腦損傷後,感受性變強,記憶常常是片斷的,連結不起來。不過,這對於文學藝術創作,影響不大,反而能夠跳脫框架,獨樹一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