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花田故事:老奶奶的仙人掌多肉寶寶

前年,開始照顧多肉植物,慢慢了解它們。

隨著季節的變化,多肉植物的需求不同,必須花費心力去觀察它們。

現在,已經能夠把它們照顧好,看著它們長大,好療癒。

故事講述了一位老奶奶與她的多肉仙人掌寶貝之間的溫馨關係。老奶奶精心照料這些植物,賦予它們生命和靈魂。隨著時間的推移,仙人掌不僅成為了她的陪伴,也帶給了她快樂和希望。這個故事傳達了愛與關懷的力量,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https://youtube.com/shorts/E2xsLtPhPvk?si=-gKLkgmDhTmEtswo

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療癒記事:探討園藝治療對強迫症患者的療效

我照顧的花園在去年底開始被一位強迫症患者,用她個人的想法,把花草樹木修剪得整齊劃一,怎麼看,都很醜。
看著自己努力維護的庭園,傷心了好一陣子,甚至與對方吵架,之後,就與她保持距離,不想再為了植物,與人衝突。


面對強迫症患者,只能忍讓。因為明知對方精神有問題,還要跟她爭吵,就是自己的錯誤。
以前,總以為是家庭或社會造成的心理病態,後來,接觸很多的個案,才明白每個人的生命,必須自己負責。
如果我們能夠真正面對自己,接納自己的一切,而不是把錯誤都怪罪別人,也不是把錯誤都怪罪自己,而是看清問題的原因,不再重蹈覆轍,繼續往前走,就是放下執著,不再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
那麼,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就不會產生心理疾病,而做出奇怪的舉動。
https://youtu.be/80NyfPxad5E?si=07NpGw7E9FUHXeNk


園藝治療
園藝治療是否對於強迫症(OCD)患者有效,實際上取決於患者的個體狀況和治療方法的使用方式。雖然目前的研究未明確指出園藝治療對強迫症患者的直接療效,但它可能在某些方面提供間接的幫助,例如:
1. 壓力減輕:園藝活動能幫助患者放鬆心情,減輕壓力,這對強迫症的情緒管理可能有幫助。
2. 專注訓練:強迫症患者常陷於重複思維,園藝活動需要專注於當下的任務,有助於轉移注意力。
3. 行為療法輔助:園藝活動可以作為一種結構化的行為活動,促進正向行為的建立。
4. 提升幸福感:與自然接觸能促進多巴胺和血清素的釋放,改善情緒。
然而,園藝治療本身通常不能取代其他科學證據支持的治療方式(如認知行為治療、暴露與反應預防療法,以及藥物治療)。如果園藝治療對某些強迫症患者效果有限,可能是因為它無法直接影響患者的核心病理(如強迫性思維和行為)。
總之,園藝治療可以作為一種輔助策略,但強迫症的核心治療應由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根據患者情況量身定制,並採用證據基礎的干預方法。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建議與醫療專業人士深入討論。

美感的表達
強迫症(OCD)患者對美感的認知,確實可能受到其症狀的影響。強迫症的特點包括對秩序、對稱性和完美主義的過度追求,這可能使患者對植物的修剪方式過於嚴格或拘泥於某種形式,而忽略了自然美或他人對美的多樣化理解。
以下是可能的原因和解釋:
1. 對稱與秩序的追求
強迫症患者可能感到不對稱或「凌亂」的植物會引發不適,因此會下意識地把植物修剪得過於整齊,試圖減少內心的焦慮。
2. 行為重複與控制感
修剪植物可能成為一種儀式化行為,透過反覆修剪獲得短暫的控制感或安心,即便這種修剪未必符合一般美學標準。
3. 對美感的固化認知
OCD患者可能對「美」有一種固定的認知模式,例如認為只有對稱或規整才是美,無法接受更自然或不規則的美感。
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1. 增加對美的多樣性理解
引導患者欣賞自然界中不同形式的美,例如不規則的樹木形態或自然生長的花草。可以透過與他人討論或參觀花園來拓展對美的理解。
2. 利用治療干預
認知行為治療(CBT):幫助患者重新評估「秩序和美」的概念,減少對對稱和整齊的過度追求。
暴露與反應預防(ERP):讓患者逐漸接受植物的不對稱或自然狀態,降低因此產生的焦慮。
3. 結合園藝活動
鼓勵患者參與創造性的園藝活動,例如設計花壇或組合盆栽,讓他們感受自然生長的多樣性和隨機性之美。
4. 尋求專業指導
園藝治療師或心理治療師可以設計專門的活動,引導患者學會平衡秩序和自然美之間的關係。
雖然患者可能對植物修剪的方式有其堅持,但這背後反映的是強迫症的核心心理機制。如果能透過適當的治療和引導,患者或許能逐漸接受更豐富多樣的美感表達方式。

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花田故事:玉蘭花開

最近,看著玉蘭花開,想到以前聽人說過一個故事,就是一戶人家靠賣玉蘭花,養活一家大小。

當時聽了,不太相信,還問了問,這是真的嗎?

於是,我用AI寫了一個故事,創作一首歌,還有好幾張圖片,圖片裡的人物會說話,就這樣,做成一部影片。

藝術創作是寫自己看待生命的故事,是自我成長的心情記錄,也是療癒自己的過程。

所以,再忙,利用空閒,持續創作。
https://youtube.com/shorts/OIR6ckaB9Zk?si=hoZV4Dw1Vjx68Frb

—來自星心(Rosemary)發佈於心靈花園的玫瑰仙子 https://vocus.cc/article/678c85d9fd897800012cede1

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花田故事:山茶花之歌

三十多年前,曾經去過雲南,見過百年以上的山茶花,印象深刻。

最近,幫忙照顧兩盆山茶花,不禁想起那片寧靜的山區。

於是,寫了一個故事,關於失去家園與重新找回簡單生活的人生啟示。並且創作了一首歌及影片。

這回嘗試以圖像去說故事,只有簡單的文字描述。

用心去感受吧!

去體會一下吧!
https://youtube.com/shorts/uo1rG8e-_gQ?si=92Bx7-4i1WBCaC9U

—來自星心(Rosemary)發佈於心靈花園的玫瑰仙子 https://vocus.cc/article/678917edfd89780001ad67ed

2025年1月15日 星期三

花田故事:百合的守候

工作的繁重,人事的紛爭,生活的彷徨,讓人常常感到心情沈重。
但是,只要我看到自己照顧的花草樹木,生機盎然,我就會忘掉一切的煩憂,心中生起幸福的感受。
尤其,柔弱的花朵經過風雨的摧折,依然努力綻放最美好的模樣,就會讓我很感動。
於是,我用AI寫了一個故事,創作一首歌,做了一個影片。
曾經有人說,我像百合花一樣,就找回那個單純潔淨的我吧!
https://youtube.com/shorts/KfqWD6qnqvo?si=4_xgumHUaOTjkgC-

—來自星心(Rosemary)發佈於心靈花園的玫瑰仙子 https://vocus.cc/article/67885d71fd89780001d325db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詩經》• 桃

《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學名:Prunus persica)是一種落葉小喬木,屬於薔薇科,起源於中國,已有超過四千年的栽培歷史。桃不僅以其美麗的花朵聞名,更因其多汁的果實受到喜愛。


zoomable以下是關於桃的簡介:

特徵

1. 樹形:高度約4-10米,枝條柔軟,葉片狹長,邊緣有鋸齒。 2. 花朵:桃花為粉紅色或白色,通常在早春開放,象徵生機與希望。 3. 果實:桃果為核果,外皮絨毛覆蓋,內果核堅硬,果肉多汁,香甜可口。

種類

1. 普通桃:果實大,肉質多汁,適合鮮食。 2. 油桃:表皮光滑,口感脆甜。 3. 蟠桃:果實扁平,香味濃郁,古代常被視為吉祥之果。

栽培與用途

1. 栽培環境:桃喜歡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環境,適應性強。 2. 食用價值:桃果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抗氧化劑,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和促進腸道健康。 3. 文化象徵:桃在中國文化中象徵長壽、幸福和吉祥,被視為「仙果」。

桃在文化中的意義

1. 詩經中的桃花:如《詩經·周南·桃夭》中描述桃花繁茂,象徵婚姻美滿和生命延續。 2. 神話傳說:中國神話中,西王母的蟠桃可使人長生不老。 3. 民間習俗:桃木被認為可以驅邪,桃符常用於新年裝飾。


桃因其花美、果甜、象徵吉祥而深受人們喜愛,是自然和文化的雙重珍貴。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詩經》• 卷耳

《詩經•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盱矣。

卷耳
卷耳(學名:Salsola komarovii),是《詩經·采采卷耳》中提到的一種植物,也被稱為馬齒莧菜或鹽地鹼蓬。以下是關於卷耳的詳細介紹:

植物特徵
1. 形態:卷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葉片較小且柔軟,表面覆有絨毛,嫩葉呈現翠綠色。

2. 花期:開花時間通常在夏秋之間,花小而不明顯,多分布於枝端。

3. 分布:常見於中國北方地區的田間或荒地,也分布於亞洲其他地區,尤其適應鹼性土壤環境。

食用與藥用
1. 食用價值:

卷耳的嫩葉可以食用,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古代常作為野菜食用。

在春天,卷耳嫩芽被摘取,用於煮湯或涼拌,是一道天然的野味佳品。

2. 藥用價值:

在中醫中,卷耳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

傳統上用於治療皮膚病、濕疹等症狀。

文化意義
1. 《詩經》中的象徵:

在《詩經·國風·周南·采采卷耳》中,卷耳象徵了平凡、樸實的農村生活,與思念遠行的人相關聯。

詩中描述了女子採摘卷耳時的思緒,展現了柔情和等待的情感。

2. 古人的日常生活:

卷耳作為野菜,曾是古人餐桌上的重要食材之一,也是農耕文化的象徵之一。

在現代的應用
如今,卷耳已不常被直接食用,但在植物學研究中仍有一定價值,有時也出現在野菜愛好者的餐桌上,成為傳統文化的延續之一。

卷耳既是一種普通的野菜,又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古代生活與情感的窗口。


—來自星心(Rosemary)發佈於心靈花園的玫瑰仙子 https://vocus.cc/article/677931b9fd897800014e5f58

身心靈的靈性交融(二):你忘了愛,我卻記得你

第二章:你忘了愛,我卻記得你 有些愛,生於塵世之前,死於命運之中。 我們曾在那前世相遇——那是一個靜謐的時代,風從山巔而來,穿越開滿白花的村莊,你的眼神像晨曦,我的心也曾為你悸動。 但我們沒有走到一起。 我選擇了順從,選擇了家族安排的婚姻,選擇了那條鋪滿傳統與責任的道路。 你站在...